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 正文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797

概要: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三、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标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三、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韦承庆《南行别弟 》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贬官士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反馈练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①蓝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侄孙湘:韩湘,字北渚,韩愈侄韩老成长子,“八仙”中的韩湘子。②封:指谏书。朝奏:早朝时呈上。九重天:指皇宫。潮阳:广东潮阳县。③圣明:指朝廷或皇帝。弊事:弊政,指迎佛骨事。将:因为。惜残年:顾惜老年性命。④秦岭:东起河南陕县,西至甘肃天水县,连绵数百里。⑤汝:韩湘。应有意:应是知道我此去的吉少凶多。瘴江边:这里指潮阳,当时岭南一带多瘴气。

【鉴赏问答】

①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②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①非常准确地表现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坚强的信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慨,还蕴含着诗人不屈不扰,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的品格。

②诗人把百感交集在眼前的景物上,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出崇高的牺牲精神。一句回顾,一句前瞻,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家何在”中,有诗人的血泪;“马不前”里,流露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无穷感慨。苍凉的景色,雄阔的境界,悲惨的现实,诚挚的感情,共同酿就出纯似美酒的一联诗,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白居易因直言极谏,为当权者所忌,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者已被贬为通州(四川达县)司马。元稹这首诗远寄江州后,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之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②焰:火苗。幢幢:阴影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③垂死:将死,这里是病重的意思。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什么抒情的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请加以较深入、具体的分析。

②这首诗的重点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一句?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①这首绝句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全诗以景起,以景结,情景交融,妙合无垠,写得凄楚哀怨,感人肺俯,扣人心弦。

②是第三句,它像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影视中的特写镜头。诗人抓住最能引起人们想象、蕴藏量最大、最有社会意义、最有意趣的片刻,将其突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生而生存。”柳宗元在庙堂则直言谏君,在荒所则造福一方,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身历何难,他所充斥的只是一种忠君爱国和以民为天的思想,而这不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脊梁吗?上承屈原,下继林则徐,然而柳州百姓却永远记住了这位柳公,历史也永远记住了柳公。


上一页  [1] [2] [3] 


Tag: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