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民为贵》教学参考» 正文

《民为贵》教学参考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316

概要: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可见孟子说夏桀殷纣贼害仁义,所以是独夫,所以可杀,跟“民为贵”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纣贼害仁义便使他们丧失了民心,终至丧失了天下。这样,说天子贼害仁义就可杀,就有了天子丧失民心就可杀的意思了。在这里,“民为贵”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有力。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一、搜集有关资料,讨论:孟子“民贵君轻”“诛一夫”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的思想意义和实际境遇。提示:开放式讨论。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可参阅下文:朱元璋认为:“若非天生人君以育之,又何言斯民之有哉?”(《高皇帝御制文集》卷十《天生斯民论》),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是丝毫不能侵犯的。他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为的是收所谓“礼教明于朝庭,而后风化达于四海”(《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之效,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尽管朱元璋尊崇儒学,优渥孔氏,但对儒学中不利于达到此一根本目的的思想内容仍十分反感,严加摈斥。譬如,他“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时将丁祭,遂命罢配享。明日

《民为贵》教学参考,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民为贵可见孟子说夏桀殷纣贼害仁义,所以是独夫,所以可杀,跟“民为贵”的思想正是息息相通的。因为践履仁义是赢得民心的根本,所以桀纣贼害仁义便使他们丧失了民心,终至丧失了天下。这样,说天子贼害仁义就可杀,就有了天子丧失民心就可杀的意思了。在这里,“民为贵”的思想表现得非常有力。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搜集有关资料,讨论:孟子“民贵君轻”“诛一夫”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的思想意义和实际境遇。

提示:开放式讨论。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朱元璋对孟子及其思想的态度,可参阅下文:

朱元璋认为:“若非天生人君以育之,又何言斯民之有哉?”(《高皇帝御制文集》卷十《天生斯民论》),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是丝毫不能侵犯的。他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为的是收所谓“礼教明于朝庭,而后风化达于四海”(《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之效,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尽管朱元璋尊崇儒学,优渥孔氏,但对儒学中不利于达到此一根本目的的思想内容仍十分反感,严加摈斥。譬如,他“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曰:‘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时将丁祭,遂命罢配享。明日,司天监奏文星暗。上曰:‘殆孟子故耶?’命复之。”(全祖望:《鲒琦亭集》卷三十五《辨钱尚书争〈孟子〉事》)虽以“文星暗”而复孟子配享如故,《孟子》一书仍被列入《四书》,作为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但他由孟子“对君不逊”而引发的雷霆之怒始终未曾平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将该书《尽心篇》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梁惠王篇》中“国人皆曰贤”和“国人皆曰可杀”、《离娄篇》中“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万章篇》中“天与贤则贤”诸章,以及诸如散见于各篇中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不合“名教”的言论尽行删除,编选成一部只剩下170余条的《孟子节文》。透过这部足堪被专制君主们视为“洁本”的《孟子节文》,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不许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不许说人民对于暴君污吏报复的话、不许说人民有革命和反抗君的权利、不许说反对征兵征实同时并举、不许反对捐税和内战、不许抨击黑暗的官僚政治、不许强调君主要担负净化社会风习责任,甚至连统治者应力行仁政以救庶民的话都不许说!(此请详参容肇祖先生《明太祖的〈孟子节文〉》,原载香港《读书杂志》1948年第4期,今收入《容肇祖集》,齐鲁书社1989年版)朱元璋唯知强化绝对专制统治而丝毫不顾及其他的心态,于此可见一斑。主持对《孟子》实施阉割的刘三吾,对之当然心领神会,故其亦如其主子,对孟子大加斥责,并在《孟子节文题辞》中说:凡被删除掉的孟子言论,或许“在当时列国诸侯可也。若夫天下一君、四海一国,人人同一尊君亲上之心……于所不当言、不当施者,概以言焉、概以施焉,则学非所学而用非所用矣”,所以,删节《孟子》实在是“扶持名教”的伟业。这样一部将孟子思想精义阉割殆尽的《孟子节文》,甚获朱元璋之心,被诏令“颁之中外校官,俾读是书者知所本旨”,并规定凡删去“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壹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刘三吾:《孟子节文题辞》)由此我们当可更深刻地了解朱元璋实施儒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陈寒鸣《再论洪武儒学教育》,《河北学刊》1997年第5期)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参考答案:

1.尔,如此,这样。

2.贼,残害,伤害。

有关资料

1.评“民为贵”章

首节奇语险语横空而来,下三节承明之,方见是极平实道理。章法整。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观此则孟子虽仍主有天子,诸侯,大夫,诸治人者之存在,如“周室班爵禄”然;但诸治人者所以存在之理由,则完全在其能“得乎丘民”。如所谓君者不“得乎丘民”,则即失其所以为君者,即非君矣。故孟子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此亦正名主义也。古史家及孔子正名而“乱臣贼子惧”;至孟子则正名而乱君亦惧矣。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评“汤伐桀”章

“臣弑其君,可乎”一句,锋铓甚锐,令人难以开口,须看孟子下文转身法,说得何等奇创,又极正大。仁义是君道,“贼仁”、“贼义”是无君道。先将“其君”二字驳倒,则“弑”字易破矣。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孟子以为此等办法不能施于父,如瞽叟虽不慈,而舜则仍孝,故舜为大孝。盖孟子以其“民为贵”之根本意思施于政治,当然须有上述之主张;至对于其父子兄弟方面,则仍可依照传统的见解也。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评“尧以天下与舜”章

此是一篇翻案文字,极奇极新。明明是尧以天下与舜,而开口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奇创之至。

(清·方宗诚《论文章本原》)

孟子虽仍拥护“周室班爵禄”之制,但其在政治上经济上之根本的观点,则与传统的观点,大不相同。依传统的观点,一切政治上经济上之制度,皆完全为贵族设。依孟子之观点,则一切皆为民设。此一切皆为民设之观点,乃孟子政治及社会哲学之根本意思。孟子贵王贱霸,……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惟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