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先秦诸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 正文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先秦诸子选读   阅读:68357

概要:(12)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本事:指农事4.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1)判断句 ①治乱非天也 ……也,表判断 ②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③禹以治,桀以乱 “以”后省略宾语“之” ④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可”前省略主语“是” (3)宾语前置句 ⑤此之谓也 “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就是这 ⑥礼义之不愆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 (4)状语后置句 ⑦繁启、蕃长于春夏 “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于春夏生长 ⑧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于明月”状语后置,比太阳月亮 (5)定语后置句 ⑨物之已至者 “已至者”应在“物”前合作探究一、请简要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第3段:君子应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标签:先秦诸子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12)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   本事:指农事

4.特殊句式,写出判断依据 。
(1)判断句
  ①治乱非天也                           ……也,表判断
  ②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③禹以治,桀以乱      “以”后省略宾语“之”
   ④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可”前省略主语“是”
(3)宾语前置句
   ⑤此之谓也              “此之谓”宾语前置,应为“谓此”,说的就是这
   ⑥礼义之不愆            否定句宾语前置,应为“不愆礼义”
(4)状语后置句
   ⑦繁启、蕃长于春夏     “蕃长于春夏”状语后置,于春夏生长
   ⑧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于明月”状语后置,比太阳月亮
(5)定语后置句
   ⑨物之已至者          “已至者”应在“物”前

合作探究

一、请简要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1段:荀子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
第2段:写出了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第3段:君子应慎重地对待取决于自己的事,而不思慕取决于上天的事。
第4段:自然界的惊异现象经常发生,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害怕。
第5段: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才可怕。
第6段: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
第7段: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怎样对待礼制。
第8段: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

二、【研读文本】

借助课下注释,重点学习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

1、学习选文第1段。

①重点讲解“治乱天邪”、“是禹、桀之所同也”和“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这三句的古汉语句式特点。

②理文脉。指导学生抓住“天邪”、“ 时邪”、“ 地邪”三个关键词和“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 治乱非地也”三句话来把握本段文脉。本段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明,条理井然,逻辑严密。

③本段主要论述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的道理。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Tag: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先秦诸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和练习2》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