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新中国成立后,朱启平在国际新闻局参加创办每日《英文参考消息》。紧张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丝毫没有影响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热情。1951 年7月,他自愿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在战火中采访停战谈判。美军飞机多次袭击代表团驻地,大部分记者都撤离了,朱启平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在朝鲜坚持到了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最终签字的那一刻。 从朝鲜回国后,他任香港大公报驻京记者。1957年因对新闻业务问题提了几条意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遣送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县,修大坝、烧炭,食马肉,经常看见抬出死人,真可谓“九死一生”。直到1960年经廖承志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及至“文革”,他这‘摘帽右派’又被揪斗…… 1978年,朱启平调到香港《大公报》任编辑部副主任,次年右派问题得到平反改正。1979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凭吊戴高乐墓,撰写了《伟大的平凡》一文,文笔优美,意义深远,一时为人们所传诵。 晚年朱启平回顾自己新闻生涯,对年轻同业寄予殷切希望。他说:“作为记者,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写,不能打诳。”“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
朱启平简介,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新中国成立后,朱启平在国际新闻局参加创办每日《英文参考消息》。紧张的工作,微薄的收入,丝毫没有影响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热情。1951 年7月,他自愿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在战火中采访停战谈判。美军飞机多次袭击代表团驻地,大部分记者都撤离了,朱启平冒着生命危险一直在朝鲜坚持到了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最终签字的那一刻。
从朝鲜回国后,他任香港大公报驻京记者。1957年因对新闻业务问题提了几条意见被错划为“右派分子”,遣送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县,修大坝、烧炭,食马肉,经常看见抬出死人,真可谓“九死一生”。直到1960年经廖承志提名,朱启平调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外语。及至“文革”,他这‘摘帽右派’又被揪斗……
1978年,朱启平调到香港《大公报》任编辑部副主任,次年右派问题得到平反改正。1979年他随中国代表团访问西欧四国,凭吊戴高乐墓,撰写了《伟大的平凡》一文,文笔优美,意义深远,一时为人们所传诵。
晚年朱启平回顾自己新闻生涯,对年轻同业寄予殷切希望。他说:“作为记者,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万不得已时,可以不写,不能打诳。”“当记者,最要紧的,是尽心为读者提供最好、最真诚的服务,不说假话,不炫耀自己,始终不渝,要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一颗炽热的为读者服务的心是第一位的,文字水平,包括写特写,自然越高越好,但是是第二位的。”其中体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人生境界,直到今天仍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崇高目标。
参考资料:
[1]《五十年前一个智者的警告》,严秀,《一盏明灯与五十万座地堡--国际长短录》,学林出版社,上海,1999年1月
[2]周雨,《大公报史(1902-1949)》,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93年7月
[3]朱开宇,《缅怀父亲》,《朱启平新闻通讯选》,今日中国出版社,北京,1995年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一页 [1] [2]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