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的知识和素材» 正文

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的知识和素材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489

概要:我们今天常常说,人生要少走弯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如果你没有走过那一段路程,怎么能抵达到现在?如果不站在现在,你怎么能回头去看,说那是弯路呢?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发现自己并且得到了确认。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解读庄子三味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庄子的《秋水》、《逍遥游》篇,选载了今人写的评论文章《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读本第五册还登载了《永恒的乡愁》和《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两篇激情洋溢的读后感。一下子接触了那么多好文章,使我对庄子及其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沉浸于其中,咀嚼品味,感受最深三点,因秀色可餐而叫“三味”,写出来与大家共赏。 一、 读庄子的那一种魅力 毫无疑问,先秦诸子中,庄子是最有魅力的。庄子的魅力在于其文仪态万方, 摇曳多姿。它一会儿像个华丽的贵妇,雍容大方;一会儿像个水灵的村姑,清秀脱俗。它幻化无常,使人看不出它的真面目。有人说它美,美得让人无法适从,有人说它野,野得使人心襟荡漾。有人说,庄子是乡野文化的代表。在《庄

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的知识和素材,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我们今天常常说,人生要少走弯路。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没有弯路可言。如果你没有走过那一段路程,怎么能抵达到现在?如果不站在现在,你怎么能回头去看,说那是弯路呢?

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发现自己并且得到了确认。

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这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解读庄子三味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用了庄子的《秋水》、《逍遥游》篇,选载了今人写的评论文章《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读本第五册还登载了《永恒的乡愁》和《庄子使我上瘾的几个理由》两篇激情洋溢的读后感。一下子接触了那么多好文章,使我对庄子及其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沉浸于其中,咀嚼品味,感受最深三点,因秀色可餐而叫“三味”,写出来与大家共赏。
   一、 读庄子的那一种魅力
   毫无疑问,先秦诸子中,庄子是最有魅力的。庄子的魅力在于其文仪态万方,
摇曳多姿。它一会儿像个华丽的贵妇,雍容大方;一会儿像个水灵的村姑,清秀脱俗。它幻化无常,使人看不出它的真面目。有人说它美,美得让人无法适从,有人说它野,野得使人心襟荡漾。有人说,庄子是乡野文化的代表。在《庄子》的田园里,生活着背负青天的大鹏,自得其乐的斥鴳,奋臂挡车的螳螂,甚至是蛇、虫、鼠、蚁都有它们的生活天地。这些自然意象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魅力。它海阔天空,放纵恣肆,宏伟壮丽,它文思跳跃,开合无端,无影无踪,令人恍惚迷离,真乃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庄子乡野文化的魅力还在于它潇洒脱俗,拒绝名利。当楚威王派俩大夫来请庄子就相位,一边是炙手可热的权势,一边是明澈如镜的濮水,庄子选择了什么?庄子持竿而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心如止水。他的这种心境实在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永远在乡野间幽芳独放,永远把世俗红尘拒绝于漆园的蓬门之外。
     二、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与众不同,可以说得上是个“另类”。他把自己的伟大
孤独和天才的痛苦转化为汹涌而出的智慧。庄子生逢乱世,诸侯们为了“统一”而穷兵黩武,天下大乱。庄子是反对战争的,但他不像墨子那样辛苦急切,也不像孟子那样义愤填膺,面对众生在乱世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和解脱,如何在一片混乱中保持心灵的安宁和清静,如何在污秽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清洁和自尊,以及如何在天地的险恶中“游韧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有谁能想像得出这些话是出自一个“槁项黄馘”的漆园小吏之口呢?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吧!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到秦,获得车数乘,到了秦,秦王高兴又给增加了百乘,他返回宋国时,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请人医治,能破除脓疮的可以得到一辆车,舔疗痔疮的可以得到五辆车,你为秦王舔疗痔疮了吗?怎么得到这么多车呢?你走开吧!”如此诙谐怪异的讽刺,恐怕只有庄子才能说得出。读庄子,让人感到什么是无所顾忌,淋漓尽致!正如胡文英所评:“庄子眼极冷,……,到底是冷眼看穿。”
    三、 读庄子的那一种境界
   庄子将要死去,他的弟子想要将它厚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
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玑,万物是我的陪葬,我取陪葬的物品还不够完备吗?哪里用得上这些?”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头脑还那么清醒,那么明智,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哲人、一个真人。人生在世,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生死。庄子在《大宗师》中论述“真人”的境界时说:何时生何时死,这是人的本命。是人就一定有生有死,这就像每天都有白天夜晚一样的自然,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所以,懂得生活情趣的人,就要懂得死亡的平常,在面对生命终止的时候依然保持情趣,这才是真正懂得情趣的人。
庄子非常向往通过心斋和坐忘(修养的途径)而达到物我不分、主客合一、天人一体的境界。他有时将这种境界干脆用“物化”的概念来概括。谈到“物化”,我们自然就想起了庄子著名的“蝴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审美鉴赏家的眼光来观察物我,认为物我可以契合交感,而契合交感的极致便是物我界限的消解。换句话说,也就是我转化为物,取得物的资格,物也能转化为我,取得人的资格。“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虽属疑问口吻,实际暗喻物我相互转化,契合,交感。同时,蝴蝶之遨游自如,即表明人在冲破物我的阻隔,与物冥合为一之后所达到纯粹的逍遥自由。这种“物化”的境界,就是“逍遥游”的境界。
对于“逍遥游”的境界,庄子在《逍遥游》中是用“无待”的观点加以说明的。“无待”相对“有待”而言。庄子举例说明:鲲鹏高飞九霄,至于南冥,有待于“羊角”,舟行江河,有待于“水之厚积”,至于人,则有待于人的德行、才智,像宋荣子这样的贤人也还“犹未树也”,而列子虽“御风而行”,“犹有所待也”。那么,“无待”谓何?回答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待”就是无己,无功,无名。说到这里,原来庄子心仪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我、无私、无名利!按照庄子的理论,当生活在尘世间的人一旦摆脱了名利的困扰,挣脱了世俗的束缚时,我们的心灵就会像蝴蝶般遨游自如,我们就能找到失去的精神家园。
许多人读了庄子的书成了他的俘虏,重演了寿陵少年邯郸学步的笑话。如果是这样,我想庄子在九泉之下肯定不安,因为庄子最不喜欢人们囿于成规。这个两千多年前的人至今还有着无穷的魅力,这个人的书两千多年来能使许多人上瘾,根本的一点,是他教会了我们许多思辩的道理。

5、作文素材

与 庄 子 叙

战国硝烟起,诸贤竞相争。
    对着窗口冷月,今夜梦回战国。
    渌水荡漾,清猿婉啼。青山绿水之间,云月之下,泛一叶扁舟,煮一炉淡酒,对着明月,与庄子畅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有关孔子孟子庄子的知识和素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