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综合资料《项羽之死》教案4» 正文

《项羽之死》教案4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资料   阅读:68766

概要:《项羽之死》教学案例语文教研组 林若男【教材分析】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属模块:选修【学情分析】本文选自司马迁《史记》,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疏通文意以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2、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3、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所知的项羽的资料,准备课堂发言“我所知道的项羽”。2、合作学习:课堂交流之后,让学生品味文章词句,归纳总结司马迁的观点,并对此做一番自己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读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教学重点】1、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3、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法。【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2、划分段落层次,

《项羽之死》教案4,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项羽之死》教学案例

语文教研组   林若男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属模块:选修

学情分析

本文选自司马迁《史记》,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因此,本课以学生自学为主,疏通文意以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训练理清行文思路、概括层次大意的技能;

2、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来把握作者的观点

3、结合写作指导,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所知的项羽的资料,准备课堂发言“我所知道的项羽”。

2、合作学习:课堂交流之后,让学生品味文章词句,归纳总结司马迁的观点,并对此做一番自己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读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3、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联系实际写作

 

教学难点

1、品味散文优美语言;

2、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态度,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导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和分组合作讨论法。

课前预习】1、掌握生字词;2、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3、品味语言,归纳司马迁对项羽的态度:是褒是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印象中的项羽,注意举出例证。

设计意图:以交流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明确:各抒己见,突出表扬说得特别好的同学。

二、作家作品简介

1、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卒于公元前87年,48岁终。现司马迁墓祠,在韩城市城南10公里芝川镇南门外,位于黄河西岸的梁山东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历史中的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在管他.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0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杀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设计意图: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帮助学生简单了解作家和文中的主要人物

三、明确本文教学要点(课件展示板书)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主旨(课前预习作业)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态度

3、拓展阅读,了解其他人对项羽的评价

设计意图:在进入文本阅读前,先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要点,明确学习方向,提高阅读效率。

四、理清行文思路,把握课文中心

〔板书〕楚歌——四面楚歌

        慷慨——悲歌慷慨

        仰视——莫能仰视

溃南而出驰走

追之  渡淮  迷道   田父绐   陷泽

 五、思考问题

1、  问题一:为什么田父绐?

2、  问题二:为何说天亡我非战之罪?

3、  问题三: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这个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  问题四:为何不渡乌江?

5、  问题五:为何自刎而死?(项羽该不该死?)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二、归纳总结出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投影〕《史记》中项羽本纪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阅读这段文字,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资料综合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综合资料

上一篇:《沙之书》教案

》《《项羽之死》教案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