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君国之忧”,由隐而显,下面便直言之了。“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太液池始建于汉武帝时,在建章宫北。唐太液池,在大明宫内含章殿后。这里泛指宋宫苑池沼。陈师道《后山诗话》:“(宋)太祖夜幸后池,对新月置酒。问:‘当直学士为谁’,曰:‘卢多逊’。召使赋诗,请韵,曰:‘些子儿’。其诗云:‘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这里暗用其事,说宋室残破,宫中池苑虽在,如今一片凄凉,哪还有人来欣赏月明清景呢!这既是想象,更是纪实,如今南宋只是“国破山河在”了。 虽然分明知道国势已不可挽救,但从词人的感情说却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又将君国与月的盈亏联系起来。“窥户”,指月亮照进窗户,一如“一点明月窥人”(苏轼),隐含有人的影子。“端正”,整整齐齐,形容圆月美好。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长夜漫漫,可是残存的旧国家山,也仍在期盼着明月团圆呵!那么何况人呢! 希望毕竟是空幻的,而无情的事实却是:“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云外山河”,见《酉阳杂俎》:“佛氏言,月中所有,乃大
《眉妩·新月》教案[鲁人版选修],标签:综合资料大全,http://www.88haoxue.com5、 主旨:
王沂孙生当宋末元初,作品多以咏物词来寄托家国之慨,可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此词以“难补金镜”感叹国土破碎,以盼望月圆寄托了重整河山之望。
6、具体分析此词反复缠绵,深微婉约的抒情特点。
本篇以“渐”字领起,三句写新月,还足题面。新月虽新,但已有团圆之端倪。“画眉未稳”,承新月而实写,“素娥”、“离恨”则渐关合人间离恨,接着又藏而推开此意,仍就“新月”以“银钩”、“宝帘”赋之。下片明显转出托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太液虽在,清景谁赋?隐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照,可见哀感低回。“故山夜永”,回到自身,虽月圆可待,但国圭沦丧,老尽桂影,真使人感恨无穷。全篇反复缠绵,深微婉约。
上片开篇以“渐”字领出初升新月。“便有”五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这新月虽然微弱,但毕竟是满月的一部分而且将来必然会成为满月。暗示国势衰弱,复国一事,虽有希望,但无人促其实现。二是这新月宛如未画完的成的眉,远远望去似有嫦娥背井离乡的愁怨。这里隐喻国破家亡之恨。下片转出寄托之意:玉斧难补金镜,而金瓯尚缺,河山难以整治。“休问”是无可奈何之词因问无益,不如不问。“太液池”三句将昔日盛时与今日衰时对比,可见哀感低回。“何人”又将锋头一转,指向当朝者。“故山夜永”至篇末,从人间着笔,反映人民盼望复国的强烈愿望。
7、说明词中使事用典的含义和特点。
此词通篇运用暗示象征手法。以“新月”象征国土大部分沦丧,金瓯破碎,难得重圆,借咏新月寓托故国沦亡的伤痛。由月之圆缺联想到人之悲欢离合,再由人之悲欢离合进一步衍伸到国家兴亡。化用前人诗词成句的有:“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太液池”两句,出陈师道《后山诗话》,“端正”出唐韩愈诗。
四、教学小结
高二语文
上一篇:王沂孙《眉妩·新月》赏析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