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炮兽》教学参考

[02-27 18:39:2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阅读:68484

概要:《炮兽》学习参考1.雨果及其创作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一个军人家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一生饱受宠辱,当过法兰西学院院士、上院议员,也被迫流亡海外长达19年。在艰苦的流亡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始终不向强权屈服。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暴行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举国志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死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碑的“先贤祠”。 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在长达60年时间里,他创作了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产。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前三部小说

《炮兽》教学参考,标签: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炮兽》学习参考

1.雨果及其创作

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一个军人家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上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上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一生饱受宠辱,当过法兰西学院院士、上院议员,也被迫流亡海外长达19年。在艰苦的流亡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始终不向强权屈服。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他是少有的凛然站出来谴责这一野蛮暴行的西方作家。他死时,法国举国志哀,上百万人为他送葬,死后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碑的“先贤祠”。

雨果被誉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在长达60年时间里,他创作了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辉煌的文化遗产。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长篇小说都是他的代表作。前三部小说恰如他在《海上劳工》的序言中所说的:人类面临着宗教的、法律的、自然的三种宿命;这三部小说正是描写这三种斗争。雨果在《悲惨世界》的自序中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换句话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用的。”《九三年》则是他人道主义思想的颠峰之作。

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和风格,在表现现实上,它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像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浪漫主义文学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使情节戏剧化、人物超凡化等。雨果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它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第二单元场景

2.内容与题旨

《九三年》是雨果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他晚年炉火纯青之作。1793年,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第四年,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疾风暴雨时期。当时,共和国诞生未满周岁,国内保王复辟势力和国外以英国为首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里应外合,阴谋策动武装叛乱和进攻,企图将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共和国的心脏──巴黎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革命和反革命两种力量处于生死决战时刻,斗争十分激烈。

《九三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小说揭露反动贵族勾结外国势力煽动叛乱,烧杀掳掠的罪行,赞扬共和国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肯定法国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小说中三个主人公分属不同营垒,个性立场十分鲜明,以前又相互认识。叛军头子朗德纳克侯爵与共和国军司令官郭文是亲戚关系,而共和国派来监督郭文的神父西穆尔登又曾是郭文的老师。小说最后在这样一个情节中达到了高潮:在共和国军的围困下,凶狠残暴的叛军头子朗德纳克侯爵看到即将被大火烧死的三个小孩,人性萌发,力救小孩而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当了俘虏,被判死刑。共和国年轻的司令官郭文被他的行为所感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处死他而应当宽恕,便私自放走了他。这样,郭文就触犯了革命的法律。当郭文被送上断头台而人头落地时,判他死刑的公安委员会代表、他的老师西穆尔登也在痛苦中开枪自杀了。通过这一情节,雨果展开了对革命和人道主义的思考,提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把人道主义看成是永恒的、最高的原则。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船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的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一门没有锁好的大炮如一头出笼的猛兽给军舰本身以及武器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朗德纳克侯爵以他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炮兽》中,那个被船员们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其实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朗德纳克侯爵。由于肩负重大使命,他的身份只有船长布瓦斯贝特洛伯爵一人知道,作者也埋下伏笔,故意卖足了关子,保持他身份的神秘感。这一节其实就是为烘托朗德纳克侯爵的“出场”而设置的。它将人物置身于一个混乱的危急时刻,考验他们的意志和能力,表现他们的精神和性格。在《炮兽》一节里,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刚毅性格,塑造出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

3.场景分析

长篇小说《九三年》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时代的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而位于小说开头的《炮兽》却避开了当时众多的社会场面,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大海中一艘军舰的甲板上。在这里,自然环境是恶劣的:“它的底下有甲板在摇动它。它被船摇动,船被海摇动,海被风摇动。”不仅如此,远远的飓风还在等待着人们。这里也是一个小社会,相比岸上林林总总的人际关系来,它显得单纯得多:由一群要去执行暴动任务的军人组成。这里没有革命与复辟的争论,没有保王和共和的争斗,只有人与炮兽、人与大海的搏斗。相比外面那个大世界来,这是一个小而集中的世界。作者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这个斗争场面来表现人的性格。

可以说,《炮兽》中的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在这个狭小而摇晃的舞台上,人们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

《炮兽》可看做一出三幕戏剧。

首先,它描绘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在风暴中的大海上,在执行秘密偷渡和运送武器任务的军舰上,“一尊

[1] [2]  下一页


Tag: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外国小说欣赏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选读
》《《炮兽》教学参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