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冯至《蛇》教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正文

冯至《蛇》教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0-21 00:01: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486

概要: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由于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可以充分暗示自己心灵世界的恰切的喻物,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这“蛇”并非“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可以想见,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涵、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因此,“蛇”这一形象喻体不仅被诗人赋予美好的感情,而且它始终成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和想象的触发物。诗人的感觉和想象是美好的,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侣伴”,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内向的、沉思型的美。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明确】“蛇蝎之心”这句成语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

冯至《蛇》教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标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诗中借“蛇”这一象征意象游走、乡思、归来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姑娘”怀有热烈的单恋情思。由于诗人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可以充分暗示自己心灵世界的恰切的喻物,这里的“蛇”是诗人采用“远取譬”的手法为单恋的寂寞寻找到的“客观对应物”,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同义语。这“蛇”并非“蛇”,而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剪不断、理还乱”,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可以想见,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涵、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因此,“蛇”这一形象喻体不仅被诗人赋予美好的感情,而且它始终成为诗人进行艺术构思想象触发物。诗人的感觉和想象是美好的,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的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侣伴”,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内向的、沉思型的美

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有什么特点?

【明确】“蛇蝎之心”这句成语典型地反映了人们对蛇痛恨、鄙夷的态度。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笔触描绘出一条通灵的寂寞之蛇。它带给读者的是柔情、爱、美

《蛇》在艺术上的特点,既有中国古典诗歌那种优美的意境,又在表现手法融入象征派诗歌的一些东西,使这首爱情诗饱含着象征性。在格律形式方面,这首诗注重语言的整饬和内在的音节美,在一定形式的约束下而又舒卷自如,流动着一种柔缓的旋律。每节四行,二、四行押脚韵,各行字数大体相近。

另一个特点是感受的深挚比喻的新颖贴切。象征主义诗人主张摈弃自然主义注重外在描写的方法,要求通过具体物象来感知或喻示抽象观念,并把表达内心作为“最高真实”来追求。这首诗曲折地表现诗人对姑娘思念时异乎寻常的特殊心理。诗人的思念之情被久久地缠绕着,但他没有直抒胸臆,而是通过“静静地没有言语”“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蛇”来揭示自己的某种经验。其寂寞而又热烈向往的情感体验正是在冷与热、静与动、梦境与现实的交汇之中细细地表现出来。诗的最后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作比,是诗人审美感觉的快意和喜悦的些许透视。

关于本诗的比喻:

1.全诗整体上是借助比喻,把寂寞比喻为蛇。用蛇的静默无言、忠诚相伴来表现寂寞的深沉、凝重,挥之不去。这一比喻新奇生动,一改蛇以往惊悚可怖的形象,让人读后产生出奇妙丰富的联想。

2.第二节中诗人用蛇“热烈的相思”表达自己深沉的相思之苦,诗人借助谐音这一修辞手法,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含蓄、深沉。

3.此外第二节中诗人用蛇“想那茂密的草原”来比喻自己对情人“浓郁的乌丝”的思念,通过这一新奇的比喻,我们能够受到沉浸在相思之中的诗人对情人容颜的热切想念,从而产生化无形于有形的艺术效果。

语言品味

【明确】这首诗在词语使用上,注意细微的差别。蛇代表丑陋、凶残、冷漠的形象,可作者用蛇来比喻相思时的寂寞、郁闷、沉默,用“静静地没有言语”,把一种自我咬噬、自我折磨的心态,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这种情感显得更加触目,更具有张力。采用“悚惧”写出人们突然看到蛇时的惊惶、恐惧并且引起厌烦、回避的心理反应。是“乡思”而不是“相思”,诗人使用了谐音这一修辞手法,“乡思”可谐音为“相思”,而作者之所以使用“乡思”,又是与上下文的意思相联系的,因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似乎是作者寂寞的心情的替代物“蛇”,“蛇”“乡思”自然是在“那茂密的草原”

紧接着,诗人又使用了一个隐喻,将“茂密的草原”比喻为“浓郁的乌丝”。对于自己爱恋的姑娘的容貌,诗中没做具体的描绘,只提到她有着“浓郁的乌丝”,像“茂密的草原”,是“蛇”的故乡,是“蛇”渴望归属的乐土,让“蛇”害着“乡思”,这也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心有所属的强烈渴望

下一节中还将“你的梦境”比喻“绯红的花朵”。这些丰富的修辞手法的使用,都很好地向我们暗示出作者想在诗中表达的“寂寞”这一人生体验。作者希望“蛇”能衔来姑娘的“梦境”意指自己的感情能与姑娘获得心灵上的感应,至于把姑娘的梦境比喻“绯红的花朵”,则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在词语的选用上注重情感上的抑与扬、冷与热色彩淡与浓的对比欲扬先抑,欲热先冷,欲浓先淡,从而反衬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河北涿州人。1921年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23年参加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等人在北京成立沉钟社。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后在哈尔滨第一中学、北京孔德学校任教。1930年赴德国攻读文学与哲学,1936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1939年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1941年创作了27首十四行诗,迎来了诗歌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十四行集》也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196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外国文学研究所任所长,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1927)、《北游及其他》(1929)。已出版《冯至诗选》。冯至对新诗的贡献之一,是他的叙事诗创作。中国古典诗歌历来缺乏叙事传统,这种背景下,冯至的尝试就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追求。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几首叙事诗,如《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但总体上看,冯至早期创作仍以抒情诗为主,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冯至《蛇》教案4(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