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中国人都应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正文

中国人都应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691

概要: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小寒 1月5日或6日────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 1月20日或21日───最冷时节立春 2月3日或4日────春季开始的意思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开始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立夏 5月5日或6日────夏季开始的意思小满 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小暑 7月6日或7日────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立秋 8月7日或8日─

中国人都应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反映气温变化的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7个: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的有4个: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上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和阳历的一定日期基本对应。如下所示:
小寒 1月5日或6日────气候已比较寒冷
大寒 1月20日或21日───最冷时节
立春 2月3日或4日────春季开始的意思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降水开始
惊蛰 3月5日或6日────开始响雷,冬眠的动物复苏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清明 4月4日或5日────气温温暖,天气清和明朗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降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 5月5日或6日────夏季开始的意思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麦类等夏熟作物颗粒逐渐饱满
芒种 6月5日或6日────芒种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6月21日或22日───夏天到,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 7月6日或7日────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 7月22日或23日───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 8月7日或8日────秋季开始,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 8月22日或23日───“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
白露 9月7日或8日────此时节,因夜间较凉,空气中水气往往凝成露水
秋分 9月22日或23日───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
寒露 10月7日或8日 ───气温明显降低,夜间露水很凉
霜降 10月23日或24日 ──开始降霜
立冬 11月7日或8日 ───冬季开始的意思
小雪 11月22日或23日 ──开始降雪
大雪 12月6日或7日 ───降雪较大
冬至 12月21日或22日 ──进入“数九”寒天,昼短夜长

古代对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初阳】约在农历十一月,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六十甲子”依次是: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佑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中国人都应知道的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