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⑤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李白的《黄鹤楼送孟
鉴赏诗歌手法,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⑤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缘情写景。):诗人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⑦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如曹操的《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⑧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⑨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谕当朝。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⑩托物寓理:古人写哲理诗往往不是直言其理,而是借助形象表达哲理。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抒写的是有关读书的意义和情趣。通篇借“方塘”见意,把人的大脑比喻“方塘”,把大脑中的知识比作“天光云影”,以塘清是活水注入,比喻人们要想保持大脑有鲜活的思维,就应当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知识。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归纳总结
从高考试题来看,抒情方式中以考查间接抒情方式为主,试题类型或指明鉴赏的角度,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内容来分析这种抒情方式是如何体现的;或要求判断诗歌的抒情方式是什么,并评价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这类命题着重点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该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诗歌写了什么景或用了什么典或该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指出其用的是哪一种抒情方式,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指明其表达效果如何,最后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概括起来——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做答(8分)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答:
上一篇:对联教案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