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侯建臣《给生命配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正文

侯建臣《给生命配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961

概要:20.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从“乐于给自己的生活配乐”,要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 ②“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很美很美”?(3分)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

侯建臣《给生命配乐》阅读练习及答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20.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①从“乐于给自己的生活配乐”,要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                                                                           

②“父亲和母亲都是这个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为什么“觉得他们很美很美”?(3分)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结,显得意味深长,事实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写人物,文中不仅写出了父母亲哼歌各自的特点,而且写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传神,让人读了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一个人走夜路的情景,是为了与前面写父母的情景形成对照,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D.这篇散文融记事、写人于一体,熔议论、抒情为一炉,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尤其是文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乐似的有了旋律。

    E.文章第四段画线中连用了五个“一边”,其中第三个“一边”出现在对父亲的肖像描写中,很传神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木工的职业形象;另外四个“一边”突出了父亲在劳动中自然则然地哼着“随意”的调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对生活的热爱。

18.人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能战胜它们,使沉重的生活变得轻快起来。(4分,意思概括对即可)

19.父亲和母亲“一边干活,一边哼歌”,不仅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灿烂”也给整个家庭带来了快乐、自信。(4分,结合下文进行概括)

20.①看重生命、热爱生命。(3分)

②因为他们即使在一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依然热爱生活,用哼歌的方式使他们的人生变得绚烂多彩(或用心来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3分)

21.BE(A“人需要的不是物质”错,C“形成对照”错,D“语言华丽”应为“质朴、平淡”)(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4分,答案超过两项的,本题不得分)


上一页  [1] [2]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侯建臣《给生命配乐》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