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A.第 句不简明,修改办法是 B.第 句不得体,应改为 C.3个句子的正确排列顺序是(只填序号) (2)第二段中有一个病句,应改为 19.请模仿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分别在①和②处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前后文意贯通。在③ 处续写一个反问句以收束全段。(4分)如果海伦抱怨自己的不幸,也许就没有她日后的辉煌;如果爱因斯坦抱怨自己的出身,也许就没有相对论的问世;① ,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上帝在制造你的时候,为你留下了小小的缺陷,让你总感到一份遗憾。但当我们拜读曹雪芹未能写完的红楼巨著,当② ,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缺陷也是一种美。③
《寂寞书院冷》阅读练习及答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A.第 句不简明,修改办法是
B.第 句不得体,应改为
C.3个句子的正确排列顺序是(只填序号)
(2)第二段中有一个病句,应改为
19.请模仿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分别在①和②处各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前后文意贯通。在③
处续写一个反问句以收束全段。(4分)
如果海伦抱怨自己的不幸,也许就没有她日后的辉煌;如果爱因斯坦抱怨自己的出身,也许就没有相对论的问世;① , 。每个生命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上帝在制造你的时候,为你留下了小小的缺陷,让你总感到一份遗憾。但当我们拜读曹雪芹未能写完的红楼巨著,当② ,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缺陷也是一种美。③ ?
20.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7分)
(1)为本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2)这是一幅获奖的漫画,请你以评委的名义写几点获奖理由.。
(不能少于两点)(4分)
答:
七、作文(60分)
21.请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定。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14.(1)位于深山腹地;草径仅依依可见;千年古柏增加凄凉;院舍空空。(2)一是书院的冷清,二是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三是作者感到心寒。((1)题的对应点在文章的7、8、9、10段,这也是描写书院的主要部分。二、三点可以合二为一,写出3点就可以得4分。(2)题第一、二点比较好回答,第三点从文章的感情基调中可以看出来,也可以从作者“讶然”、“不是滋味”、“愤激”的感情过程中看出来,每点各1分)
15.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激愤,对功利世俗的抨击。(反衬手法及作用各占1分,深层用意2分)
16.古柏就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永远生机勃勃,虽历经劫难而生生 不息,厚重而有底蕴。(大体意思对即可。难点在对“见证”和“伴侣”的理解上,应结合上文考虑。)
17.要继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2分)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低头,(2分)坚守清雅、 怡然、旷达的高尚精神品格:(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总想的真实流露)
18.(4分)(1)A.②句去掉第二个“栏目”二字或去掉“下列栏目”和冒号;(1分)B.③句改为“希望同学们大力支持”(意思对即可);(1分)c.正确顺序为②③①。(1分)
(2)稿件请投入《晨曦报》稿件箱或直接送校团委张老师处。(“投入”一词缺宾语) (1分)
19.( 4分)示例:①如果贝多芬抱怨自己的失聪,也许就没有《生命交响曲》的旋律。(或“如果你抱怨自己的天赋不佳,也许你的历史会因此而缺少灿烂的一页”等) ②我们着到维纳斯断臂女神的完美。(或“我们领略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刚毅”等) ③我们又何必为了那点小小的缺憾而怨天尤人呢? (①②两处的续写结构要相同或相似,①符合“如果……抱怨……,也许就没有……”的格式,②句应是“主语+谓语+定语+宾语”的格式;内容要与文段的主旨吻合;每一续句1分。③处的续写要用反问的修辞句,二要承接上文,总结全段。本句续写给2分)
20.画意提示(不作答案要点):
一棵被滥伐韵大树的根上生出的小树苗,正被滥伐者抢救着,而那医疗的吊水瓶就挂在 粗大的斧柄上。滥伐者抢救小树苗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和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而是为了能尽快地再砍伐!作者借此强烈讽刺了滥伐者的贪婪之至,残暴之极;愤怒的抨击了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
本漫画的深层意义还可理解为:强烈地讽刺了“滥伐者”摧残现有的人才,毁掉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却又以“抢救未来”的面目出现的丑恶嘴脸。
(1)示例:被伐者的“慈善”(或“抢救”等)(答案不唯一)(3分)
(2)第一,漫画内容深刻,发人深思。漫画所揭示的“滥伐者”这种贪婪残暴的破坏自然环境的丑恶行径,必将使动物无家可归,使人类受到应有的惩罚。(或:漫画引发人们由 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生活,激起人们对摧残人才、毁掉有价值的事物的假慈悲者的愤恨)
第二,漫画细节清晰,构思精巧,形象鲜明。画家凭借纯熟的绘画技法通过大树根、粗斧柄与小树苗的对比,夸张地讽刺了滥伐者破坏生态环境的(或“摧残人才、毁掉有价值的事物的”)丑恶行径。对此鲜明,夸张准确,突出特点,整个画面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所谓“一图胜千言”;(概括出要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