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现代文阅读宝典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559

概要:3、散文分类: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三)诗歌: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四)戏剧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三、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常识。记叙文阅读常识(一)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1、结构上:(1)前面句子: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引起下文,作伏笔、作铺垫; (2)中间句子: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过渡);(3)后面句子:照应上文(开头)、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内容上:开篇点题、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二)常用写作手法

现代文阅读宝典,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散文分类: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三)诗歌: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四)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常识。

记叙文阅读常识

(一)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

1、结构上:

(1)前面句子: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引起下文,作伏笔、作铺垫;

(2)中间句子: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过渡);

(3)后面句子:照应上文(开头)、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内容上:开篇点题、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二)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渲染气氛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七)文段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八)词语评析

词语解释+文中意思+语言评价(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严密……)

(九)句子赏析

句子特点+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语言评价。

模式: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语言评价。

(十)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十一)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感悟联想、读书笔记):

先概括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后结合实际怎样做。

(十二)几点注意:

1.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5.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说明文阅读常识:

一、明确说明对象及主要内容:

事物(说明对象+特征),事理(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

二、怎样抓住说明文的特征呢?

从说明事物的内容入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抓住中心句及关键词。

三、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开头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五、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资料: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六、感悟说明语言。

1、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显得太绝对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上一篇: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文阅读宝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