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教案设计)» 正文

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教案设计)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同步作文   阅读:68725

概要: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设计说明】: 高一学生的写作,长于记叙,但记叙中没有生动的人物、场景,记叙也没有个性,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都是因为描写中惯于用粗线条的语言,在这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看到的本真的表达,如果能够改正这种习惯,学生的文章就能变得生动起来,观察事物也会逐渐变得细腻起来,所谓细节描写就自然有了。所以本堂课我想让学生怎样把自己笔下粗线条的人物或景物写成具体生动形象做初步尝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提高对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描写的能力。 3、 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具体形象文字的魅力并发现自己的写作潜力,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方法】: 以学生动脑、动笔、动嘴为主,学生协作,老师适时引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初中学过的印象深刻的写景和写人的文章导入,如朱自清的《春》和《背影》中的写景和写人的精彩片段。 二、阶段一(方案一) (1)展示一幅风景图,学生看图找出图

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教案设计),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

——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

【设计说明】:

高一学生的写作,长于记叙,但记叙中没有生动的人物、场景,记叙也没有个性,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有很多都是因为描写中惯于用粗线条的语言,在这不经意间就忽视了对看到的本真的表达,如果能够改正这种习惯,学生的文章就能变得生动起来,观察事物也会逐渐变得细腻起来,所谓细节描写就自然有了。所以本堂课我想让学生怎样把自己笔下粗线条的人物或景物写成具体生动形象做初步尝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怎样能使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化的几种方法,提高对人物或景物具体形象描写的能力。

3、 德育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具体形象文字的魅力并发现自己的写作潜力,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方法】:

以学生动脑、动笔、动嘴为主,学生协作,老师适时引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学生初中学过的印象深刻的写景和写人的文章导入,如朱自清的《春》和《背影》中的写景和写人的精彩片段。

二、阶段一(方案一)

(1)展示一幅风景图,学生看图找出图片中有什么,(图片中有水,有荷花,有树木,有水草、有风、有云。)请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这幅风景图,写在纸条上。

(2)老师在学生边写的过程中边观察学生写的内容,找出几位同学的作品,有存在问题的作品和写得比较成功的作品,将学生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比较。

(3)问哪些文字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哪些文字只能留下大致的、抽象的印象。为什么?

     课堂预设:学生会说因为他运用了修辞,或写得比较具体,这时老师接着可以问:“为什么他能写得具体?”学生回答不上来可这样引导“他用这些句子都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如写湖水的“静”,再问“另一位同学的写出了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将景物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之一:

将抽象变为具象,抓住景物的特点,从这一点加以扩展,采用适当的修辞和运用联想与想象。(多媒体展示文字)

(4) 展示例段,大声朗读,再次感受:

这湖水真静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把薄薄的晨雾轻轻地驱散了,袅袅地升入高空。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柳树像舒展腰枝的少女,将长长的柳条低垂到湖面上,在抚摩着静静的湖水……

老师引导:同样写了湖水、荷花、树木、水草、风、云,有同学的作品是抓住了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比如说湖水的静、荷花的香……写“静”又不是单独一个“静”字表达的,而是从这一点展开联想或想象,运用合适的修辞将其再现出来,这样,读者看到文字就如身临其境了一般。

-

(本阶段设计理由:写景好的一般是有具体生动描写的句子,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在写景时多用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比如“好美”、“好静”,或直白地指出画面内容,不借助修辞和联想来完善表达。形象生动的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具体的,而粗线条或概念式的景物描写往往只能给人大致的印象,是抽象的。所以通过自己的写和比较希望学生能掌握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阶段一的另一方案:先不由学生写,老师在学生看图议论后直接展示出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老师根据学生平时写作中出现的毛病拟写的,一段是老师自己范写的。大家比较之后,朗诵例二,总结写景由抽象到具象的方法之一。之后,给一个图片,议一议图片中有的景物,然后现场练习一篇,展示学生写得好的作品。这两段文字如下:

例一、湖面很平静,湖中的水草随风摇曳,湖中的荷花盛开了,有的含苞待放,湖边的树木静静地环绕着荷塘,天上的白云被塘中的景色吸引了,迟迟不肯离去。

例二、这湖水真静啊,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轻盈盈的,没有一丝涟漪。微风像一双无形的手,轻抚着湖中嫩绿的水草。湖中,荷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碧绿的荷叶微微地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湖水似的。岸边的树木如绿云般环绕着整个湖畔,守侯着静静的河塘。白云如喝醉酒般停留在湛蓝的天空,迟迟不肯离去…… 

 

阶段二

议一议:

不用“热”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天气的炎热和人的心情。(学生思考议论并回答,老师在黑板板书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方法的引导总结)

例段: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骆驼祥子》

与学生作品比较,不写热但要再现出天气的热,必然要借助于其他感官,用形象的语言将它表现出来。

同样,在写人的时候不说快乐,也能表现人的快乐,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可以表现出来,(文章是给读者看的,要给人以美感,事情在感染你时也要感染别人,这样的文章才能动人。

方法总结:

用入微的感觉(味、听、嗅、触、视),细腻描摹,写准写活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三、阶段三

设计说明:阶段二已谈到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但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描写学生也往往用粗线条概括似的语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探讨一种怎样写活神情、动作、心理的方法。

[1] [2]  下一页


Tag:同步作文同步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写形象的景,生动的人——抓住特征和细节,化抽象为具象(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