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从“荷塘月色”到“玉兰情思”的写作迁移 课堂实录» 正文

从“荷塘月色”到“玉兰情思”的写作迁移 课堂实录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同步作文   阅读:68695

概要:从“荷塘月色”到“白兰情思”的写作迁移课 堂 实 录单位 顺德大良实验中学姓名 陈建文邮箱 shundecjw@qq.com电话 18924887588教学设想学生描述不具体,泛泛而谈,笼笼统统,只做概括介绍,不做具体描述,这是中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之一。不少中学生的作文,只有一些大而空的叙述,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语汇,没有丰富的细节,没有生动的形象。比如现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总人数为104人,只有7%左右的学生写作文能做到具体、生动、形象;将近97%的学生写作文就犯以上的毛病。也有不少学生常常说,自己想的时候是多么好,多么感人,可是一写出来就没有自己想的这么好,这么感人,别说不感人,自己都不感动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状呢?关键是学生写作时没有把细节写好。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龙的话,细节就是龙的眼睛了,眼睛画活了,龙也就活了。同样,细节写得好,文章就生动了。基于以上原因,我设想通过对新学课文《荷塘月色》中重点文段的赏析,让学生找出写好文章的原因,并归纳出运用寓情于景,写好景物作文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了要多观察事物,抓住特征,采用细节描写,运用多

从“荷塘月色”到“玉兰情思”的写作迁移 课堂实录,标签:同步作文教学,http://www.88haoxue.com

从“荷塘月色”到“白兰情思”的写作迁移

单位  顺德大良实验中学

姓名  陈建文

邮箱  shundecjw@qq.com

电话  18924887588

教学设想

学生描述不具体,泛泛而谈,笼笼统统,只做概括介绍,不做具体描述,这是中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之一。不少中学生的作文,只有一些大而空的叙述,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语汇,没有丰富的细节,没有生动的形象。比如现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总人数为104人,只有7%左右的学生写作文能做到具体、生动、形象;将近97%的学生写作文就犯以上的毛病。也有不少学生常常说,自己想的时候是多么好,多么感人,可是一写出来就没有自己想的这么好,这么感人,别说不感人,自己都不感动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状呢?关键是学生写作时没有把细节写好。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如果把一篇文章看作龙的话,细节就是龙的眼睛了,眼睛画活了,龙也就活了。同样,细节写得好,文章就生动了。

基于以上原因,我设想通过对新学课文《荷塘月色》中重点文段的赏析,让学生找出写好文章的原因,并归纳出运用寓情于景,写好景物作文的方法,使学生明白了要多观察事物,抓住特征,采用细节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具体事物才能感人,才能写好作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和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方法,能够抓住事物特征恰当使用修辞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欣赏优秀美文的写作特点,并迁移到学生习作中运用并体现这些具体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荷花之美的赏析到学生堂上习作白兰之美的挖掘,认识到文章写作的内核就是识真美,见真情。

教学过程

师生行礼。

一、回顾美文《荷塘月色》,理清美文精华,尤其是写作特点

师:最近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大家对于这篇文章记忆犹新,那么文章表达了朱自清先生什么样的情怀呢?

生:通过作者月下散步,漫步荷塘时的所见所忆所感所想,抒发了作者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师:具体的情绪变化是怎样的?

生:感情线索是,不宁静——得静——出静。

生:也可以说是,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

师:感情变化又是依托什么而不断体现的?

生:随游踪线索而体现,具体是,家——小路——荷塘——家

师:为什么作者会出现淡淡的喜悦呢?

生:因为美丽的荷塘月色,激化了作者心中的美好向往。

师:那好。请同学们齐读四、五、六段,再次感受美丽的荷塘月色。

生:(齐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师:这三段描写为什么唤起了作者的淡淡的喜悦?

生:因为荷塘月色真的很美!

师:作者怎样表现出荷塘月色的美的?

生:主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以及比喻、拟人和通感等修辞方法,展现了景色的美丽。

师:很好,能不能具体说说呢?

生:好的,就以月下荷塘这段为例,写了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这些事物。

师:这些景物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生:按照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

师:怎样写荷塘的呢?

生: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如写荷塘用了叠词“曲曲折折”,形容其大。

师:又如何写荷叶的呢?

生:写荷叶用了叠词“田田、层层”形容其多,还用了比喻“亭亭的舞女的裙”形容其姿态优美。

师:怎样表现荷花的呢?

生:写荷花用了拟人“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还用了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表现了荷花的柔美动人的情态。

师:荷香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生:写荷香用了通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使嗅觉转化为听觉,生动表现了荷香的迷人。

师:怎样写荷波的呢?

生:写荷波用了两处比喻“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师:写流水又是如何表现的?

生:写流水又使用了拟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二字,生动写出了流水的特点,赋予流水以生命的情感。

师:讲的很好!其实,后面“荷塘月色”、“荷塘四周”这两段也有这些特点,这里就不再具体展开了。总之,美景需要有恰当的手法来表现,赋予景物以生命,成为饱含情感的意象,构成优美的意境,才能够承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因此,写作中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恰当的使用修辞方法,写出优美的语言文段显得异常重要。

[1] [2] [3]  下一页


Tag:同步作文同步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
》《从“荷塘月色”到“玉兰情思”的写作迁移 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