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教案2017年中考考点梳理:语文综合实践(专家解读考点)» 正文

2017年中考考点梳理:语文综合实践(专家解读考点)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考语文教案   阅读:68477

概要:常见失误分析例综合性学习(含1~3题,8分)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故乡》C.《父亲的病》D.《二十四孝图》2.拟串联词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3分)3.探究名言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

2017年中考考点梳理:语文综合实践(专家解读考点),标签:中考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常见失误分析

  例综合性学习(含1~3题,8分)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辨识作品

  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故乡》C.《父亲的病》D.《二十四孝图》

  2.拟串联词

  串联词一般需要在两个环节中间穿线搭桥,既要关照先前,画龙点睛,又要引导其后,渲染蓄势,把活动的两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恰到好处地调动活动的气氛。

  本次读书活动,有介绍鲁迅作品内容的环节。小洋向同学们介绍了《五猖会》,接下来将由小云介绍《孔乙己》。

  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同学介绍的内容衔接起来。(要求:串联词要扣住文章内容,60~90字)(3分)

  3.探究名言

  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3分)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009年云南昆明市中考试题)

  答案:1.B2.示例:刚才小洋带领我们体会了鲁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他被父亲强迫背书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下面让我们跟随小云去认识一位在封建科举教育的毒害下走向死亡的读书人——孔乙己。(符合串联词要求,能围绕作品内容表述,语言简明流畅即可)3.示例:爱憎分明;珍惜时间(勤奋努力);勇于实践(勤于探索)。(意对即可)

  分析: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积累(作家作品及体裁辨识)、情境表达和概括探究的能力。

  第1题,考查的是阅读积累,属基础层级考查。考生答题时可能由于对作品体裁辨识不清,而造成误选。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接触到的鲁迅作品主要出自四部选集: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集《呐喊》(如《故乡》《社戏》《孔乙己》),散文诗集《野草》(如《风筝》《雪》),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应联系作品的主题与体裁,对其出处予以相应的积累,而不是机械性的记忆。《故乡》的创作,不免会有作者自身生活体验的融入,甚至有对往日生活的回忆,但它是以往日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因此不可将其等同为回忆性散文,而归入《朝花夕拾》中。

  第2题,考查情境表达,融作品阅读、内容概括、语言表述于一体。写串联词,对于初三毕业生并不陌生,加之题干中有对“串联词”特点及功用的解说,相信同学们都能把握得来。易误处在于,有些考生因为平时只是泛泛阅读,不能对作品内容予以准确概括,从而出现与作品情节不符,甚至张冠李戴的表述。

  第3题,考查对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属探究性考点。答题要领是认真品读每一则名言,先将自己的概括写下来;然后求同存异,予以分析概括。如,第二条和第五条的共通之处在于“珍惜时间”;第二条与第四条都寓含“勤奋努力”之意;第三条与第四条,则都倡导一种“实践”“探索”的精神。这道题的易误处在于,有些考生不能通盘考虑,只答一半,比如第一条名言,如果根据“俯首甘为孺子牛”提炼出“甘于奉献”,这样的回答便失之片面。或者不能深入地比较、探究,只写出名言的浅层意思,比如看过第二条名言后便答出“不计享受”等不得要领的概括。

  能力提升练习

  Ⅰ中考试题精编

  1.“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世博会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齐名的全球顶级盛事。此次世博会将历时184天,预计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届时,全球前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7000万人次。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上海世博会,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博会”校园宣传周活动。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材料】

  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他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了宣传语的前一句,请你续写后一句。

  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

  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将在世博园区展演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同时展出500多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参展国也将在世博园区组织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主题演出和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世博园区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竞放的舞台。全球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将欢聚在一起,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

  宣传语:展示不同民族文化

  (3)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校刊编辑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专栏里写出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不超过25个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教案中考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
》《2017年中考考点梳理:语文综合实践(专家解读考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