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教案中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文

中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11-27 05:16:4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考语文教案   阅读:68571

概要: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计划不是/而是 (答案)C。”莅临”多指为政者或行政官员到来,是一个敬词,一般用于下级单位对上级领导的恭敬。”规划”意为筹划、计划,指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仅是……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关联词,第三句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试题6](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晚期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答案)B。”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

中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标签:中考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答案)C。”莅临”多指为政者或行政官员到来,是一个敬词,一般用于下级单位对上级领导的恭敬。”规划”意为筹划、计划,指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不是……而是”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仅是……而且是”为递进关系关联词,第三句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试题6](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晚期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答案)B。”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表明”,表示清楚;”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并存”,同时存在;”共存”,共同存在。

[试题7].(1999年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

A.窜改       驱除       融解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D.篡改    驱除       溶解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3题。被选6个词语,全是常用动词。“窜改”只是改动意思,而“篡改”却有“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的意思。可见句①只能选用“篡改”。“驱除”有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有除掉的意思,现在用于去疾病、邪祟方面,只能用“祛除”。“溶解”指物质成为溶液的过程,而“融解”的意思为融化,句③只能用“融解”。

[试题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稽查犬”的检验,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③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画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位   赞叹   D.聚集       品位    赞扬

这是2000年全国卷的第3题。所选3组6个词语,主要是常用动词,兼及常用名词“品位”“品味”。其难易度与例3相仿佛。例4中的“聚集”和“云集”是近义词语。“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用“聚集”显然不合适。“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用来形容文学作品显然不准确;而“品位”指文学作品等达到的水平,句②只能用“品位”。“赞扬”有称赞的意思,又有表扬的意思;“赞叹”只有称赞的意思。依据句③的内容,理应选用“赞叹”。又如过去考过的“装载、承载”,“正确、准确”,“耸人听闻、骇人听闻”等,都是近义词语。只有准确地理解它们在词义上的微细差别,并结合语境,才能正确答题。

(二)复习应试策略:

1、识记常用易错近义词:(见HZZ有关资料)。

2、掌握常用复习应试方法:

     ①.识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尤其要注意.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特定意义或临时意义),不能简单看其字面用语,而应根据上下文的特定接受对象、人物关系、情感氛围等多种因素来辨析其词义。如:

a.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    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

A 、截至   B、截止

b.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一个人叹息说:“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c.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太有意思了”,实际上有太无聊了,太乏味了“苦”;并非仅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里显然是讽刺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

 ②.定范围: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如时代与时期,边疆与边境,局面与场面,年龄与年纪等。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教案中考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正确使用词语》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