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和谐明善(1)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人无责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
2017年长沙市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议论文阅读,标签:阅读专练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和谐明善
(1)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
(2)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优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3)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善者,善良、美好、亲善、友好之谓也。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先人们如孟子就认为“好善优于天下”,如班固就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如欧阳修就认为“为善最乐”,如景颐就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及至现当代,人们更是把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判断善恶的客观标准。
(4)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社会,就会使明善和谐见,花含春意无限艳。
(5)人无责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意,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已见。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和气生和睦,和气“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6)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书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
“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7)人的生活都脱离不了社会。讲和谐,就需要与之为善:多看发展少求疵,多想恩泽少责难,并要担当起社会责任,遵守社会公德,多为贫困者献爱心,多向落难者伸援手,多给失利者加把劲。要多用感恩之心去感谢社会,而对于一时难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在不足中求满足,在弱点中找亮点,从而使心态平衡,甘芳溢颊,乐观豁达向明天。
(8)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6.从(1)(2)两段中可以看出作者论述的“和谐”与“明善”的关系是—— 。
17.第(3)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8.第(4)段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何作用?请为第(5)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
19.谈谈你对第(8)段含义的理解。
20.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举一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①通过列举部分家长的错误做法,树立一个批驳的对象。②引出下文的论述。
2.答案示例:
第③段是从过早的灌输知识,会伤害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角度论述的。(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年龄不相符的知识,会导致孩子对知识失去兴趣。)第⑤段是从过早的灌输知识,可能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的角度来论述的。(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
3.③②④①
4.t甲】③【乙】①
5.这个年轻人的心态好(心理健康),能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的长处,为他人鼓掌(懂得为他人鼓掌)。
6.选择材料二。因为材料二中庞涓心态不健康,妒忌孙膑,让孙膑受刖刑及黥面,最终自己也兵败身亡,恰好证明了第④段的观点:一个人心态不太正常时,不仅害人,也会害己。
7.学会拒绝,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8.告诉我们只要学会了拒绝,就能为我们的心灵守候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生活擦亮美好的明天。
9.从反面论证不懂得拒绝的危害。
10.示例:拒绝懒惰,因为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会使人虚度光阴,使人意志消沉,碌碌无为。
11.那些热爱精神事物的人清贫的物质生活 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予物质的奢华的12.凡·高是为了追求真正的艺术;斯宾诺莎是因为在乎科学的良心。
13.不能。这句话将作者“安于清贫的生活”的观点与“苦行僧的哲学”区分开来,避免造成读者误解。使论证更加严密。同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4.道理论证(或者讲道理、引用论证)补充论据示例:
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要求:必须是道理论据)
15.示例:追求更好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被无尽的物欲遮住了双眼,过于追求奢华,从而沦为物质的奴隶、精神的乞丐。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过一种更有价值的生活。
16.和谐是求善、显善更明善,只有明善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二者相辅相成。
17.道理论据大量引用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从古到今,人们对善都是倍加推崇、竭尽赞美、奋力追随、屡加发扬的”。或有力证明了“和谐明善,要义在扬善”。
18.过渡作用事例:谢盲信为了一句誓言,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亡妻的父母和弟弟,这种善义之举令人称道。
19.“明善”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只要人人努力,献出一点善,这个世界定会变成一个充满和谐、和善,充满爱意的人间。
20.示例:(1)短句为主,简明快捷,节奏感强。如“贵了不骄,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2)句子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如“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
上一页 [1] [2] [3]
Tag:阅读专练,阅读专练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阅读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