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2017专题复习之字形教案之正确识记字形» 正文

2017专题复习之字形教案之正确识记字形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694

概要: 5.探究源头辨形。有些字的误写就是因为用现代的观念推测而致,因此,有时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如:①“再接再厉”的“厉”,常被人误写成“励”,大概因原词是一种“鼓励”语吧,殊不知“厉”方可通“砺”,本是“磨砺”之意,与“鼓励”风马牛不相及。②“针砭时弊”的“砭”,常被人误写成“贬”,可稍有历史知识就知道,古人用石针给人治病,故此。③“脱颖而出”的“颖”常被人误写成“颍”,如果知道它出自“锥处囊中,颖脱而出”(《毛遂自荐》),指锥子尖就不会写错,因为“水”是没有“尖”的。而从“禾”的稻穗、麦穗却是有“尖”的。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默守成规(墨,墨子善守),名列前矛(茅:古代行军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黄梁美梦(粱)、中流抵柱(砥)、搬门弄斧(班)、按步就班(部)等。6.根据形旁推测 汉字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至少能表示其意义类型。因而,据形推断是辨别书写正误的重要方法。如“讴歌”要用语言,“讴”不能用“呕”(用语言而不是口),呕吐则恰恰相反,“怄气”与心里有关,“沤肥”需要水。下面的易错字都可以据次推断。题纲(提)、烦燥(躁)、竣峭(峻)、瞻养(赡)、暇

2017专题复习之字形教案之正确识记字形,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5.探究源头辨形。

有些字的误写就是因为用现代的观念推测而致,因此,有时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如:

①“再接再厉”的“厉”,常被人误写成“励”,大概因原词是一种“鼓励”语吧,殊不知“厉”方可通“砺”,本是“磨砺”之意,与“鼓励”风马牛不相及。

②“针砭时弊”的“砭”,常被人误写成“贬”,可稍有历史知识就知道,古人用石针给人治病,故此。

③“脱颖而出”的“颖”常被人误写成“颍”,如果知道它出自“锥处囊中,颖脱而出”(《毛遂自荐》),指锥子尖就不会写错,因为“水”是没有“尖”的。而从“禾”的稻穗、麦穗却是有“尖”的。

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默守成规(墨,墨子善守),名列前矛(茅:古代行军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黄梁美梦(粱)、中流抵柱(砥)、搬门弄斧(班)、按步就班(部)等。

6.根据形旁推测

    汉字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至少能表示其意义类型。因而,据形推断是辨别书写正误的重要方法。如“讴歌”要用语言,“讴”不能用“呕”(用语言而不是口),呕吐则恰恰相反,“怄气”与心里有关,“沤肥”需要水。下面的易错字都可以据次推断。

题纲(提)、烦燥(躁)、竣峭(峻)、瞻养(赡)、暇不掩瑜(瑕,玉上的斑点)、目不遐接(暇:空闲时间)、珠联壁合(璧)、响彻云宵(霄)、插科打诨(诨)、功亏一蒉(篑)、棉里藏针(绵)、一畴莫展(筹)等。

7.根据逻辑推断

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识就可以推知其正误。

如,不径而走,指没有脚却走了,那么“径”肯定就是“胫 ”的误写;鸠占雀巢,“鸠”那么大,麻雀的巢岂能装下它?岂能承载它?可见,“雀”是“鹊”的误写;同样,欢呼鹊跃,是形容人高兴得一跳一跳的,谁看见喜鹊一跳一跳的?而麻雀一跳一跳确实是常见的,可见,“鹊”是“雀”的误写;迫不急待,“迫”是“急迫”,既然“急迫”,又怎么“不急”(等待)?岂非矛盾?

    可用此法辨别的还有:跚跚来迟(姗姗:缓慢,女子走路如此)、立杆见影(竿:竹竿插稳很容易,而木杆不易,做同一目的事,谁不愿用容易的办法?)等。

    8.联想比较推断

许多字孤立地记,难。但,如将形似的或意思相关的词联系起来举一反三,则可以触类旁通。戊戌戍戎戒,可以如此联想比较:横戌点戍戊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戎,两竖一横猪八戒。掇缀辍啜,可以如此联想比较:用手拾掇屋子,用线连缀裙子,用车接回辍学的孩子,用嘴啜泣伤心的日子。另:相象像,钓钧钩,竣峻悛,己已巳,仓仑等都可以如此。

9.勤查字典。

纠正错别字,勤查字典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读书或作文,常会遇到一些生字,念不准音也不了解它的意义;有的字虽然认识,可念不准音;有的字能读出音却不了解意义。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让学生养成查字典来正音辨字的习惯,从而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当然,任何方法技巧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想游刃有余,还须平时多积累,如“销声匿迹”的“销”(易写成“消”),“不假思索”的“假”(易写成“加”),“既往不咎”的“咎”(易写成“究”)等非下硬功不可。


上一页  [1] [2] [3]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2017专题复习之字形教案之正确识记字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