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古代诗歌鉴赏六讲

[10-04 05:01:0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322

概要:早 梅 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的特点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①、高洁、淡雅、朴素。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古代诗歌鉴赏六讲,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早 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问题1: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艺术形象?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

2、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__的特点

②、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①、高洁、淡雅、朴素。

②、写出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

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结语: 鉴赏咏物诗时需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

2、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

第四讲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诗眼)

             1、摇——映

             2、舞——隐

             3、扶——失

一、推敲字词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

  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分析: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耐人寻味。
  • 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六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