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 正文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

[05-18 22:32:4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600

概要: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教学目的: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教学目的: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1.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诗歌最具抒情性和形象性。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总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而诗的形象塑造与意境的开拓紧密关联,通过描绘形象创造意境,去反映生活,感染读者。 
    诗歌鉴赏中,我们还经常提到另一个名词术语——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思想蕴含在这种生活场景中。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 
    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或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形象与鉴赏形象要点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要点: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意义或社会意义。

一、形象鉴赏  ·  人物

§                     鉴赏思维切入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关键字词,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依据)

3、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
(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

例1:简析下面这首唐诗中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分析:抓人物语言:“念”、“悠悠” 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态:“独”“怆然而涕下”。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落寞、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念”写出感慨,“独怆然而涕下”写出凄凉和忧伤,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

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 

   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

    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                     组织答案落脚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实践训练:                   江雪  

                           柳宗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高考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高2017级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