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考标点符号题病例透视» 正文

高考标点符号题病例透视

[09-02 06:13:3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复习辅导   阅读:68343

概要:高考标点符号题病例透视一江春水2004年是高考语文恢复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点考查的第一年,全国15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3套对这一考点进行了考查(北京、上海两市使用的是单独的《考试大纲》,故未进行考查)。其题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12道)和主管分析题(1道)两大类,共设计了30个病例,现归类透视如下:一、误用问号。⒈非疑问句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或正反问、选择问结构,但已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而不是疑问语气,所以其后就不能再使用问号。如:⑴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全国卷<一>第5题D项)⑵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全国卷<四>第5题B项)⑶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全国卷<三>第

高考标点符号题病例透视,标签:高考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标点符号题病例透视

一江春水

2004年是高考语文恢复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考点考查的第一年,全国15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3套对这一考点进行了考查(北京、上海两市使用的是单独的《考试大纲》,故未进行考查)。其题型大致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12道)和主管分析题(1道)两大类,共设计了30个病例,现归类透视如下:

一、误用问号。

⒈非疑问句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或正反问、选择问结构,但已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而不是疑问语气,所以其后就不能再使用问号。如:

⑴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全国卷<一>第5题D项)

⑵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的是水还是泪?(全国卷<四>第5题B项)

⑶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风貌如何?不仅关系到年轻一代自身能否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全国卷<三>第5题D项)

⑷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江苏卷第3题C项)

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浙江卷第6题A项)

⑹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湖北卷第6题A项)

⑴⑵⑷⑹句的画线部分已充当了谓语动词的宾语,⑶⑸句的画线部分已充当了句子的主语,整个句子均是陈述语气,而不含疑问语气,所以其后使用问号均是错误的。⑴⑷句的问号应改为句号;⑵⑹句的前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后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⑶⑸句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⒉间接转述句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句,但整个句子是讲述者的间接转述,而不是当事人的直接发问,所以其后就不能再使用问号。如: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湖南卷第6题C项)

该句画线处均为作者的转述,而不是“贾母”“黛玉”的直接发问,其后的问号均应改为句号。

⒊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

⑴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天津卷第6题B项)

该句中的前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功用混淆。

每一种标点都有其独特的功用,如果混淆了它们各自的功用,就会导致使用的错误。

⒈书名号和引号功用混淆。如:

⑴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全国卷<一>第5题B项)

⑵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全国卷<四>第5题A项)

⑶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 ;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 ;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全国卷<四>第5题C项)

三句中的画线部分分别是活动主题、考试、节目的名称,均不是书名、篇名,所以均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⒉逗号与冒号功用混淆。如:

⑴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全国卷<一>第5题A项)

⑵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江苏卷第3题A项)

⑴句中引号里面的话是独立的引文,而且句末点号已放在引号之内,所以应将“表示”后的逗号改为冒号。⑵句中“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句话的总括,所以应将其前的逗号改为冒号。

⒊顿号与逗号功用混淆。如:

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全国卷<二>第5题C项)

多个并列词语或较短的词组之间,习惯上前面用顿号,后面一处用“和”或“及”连接。所以“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之间的两个逗号均应改为顿号。

三、滥用标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但如果滥用,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效果,甚至会造成表达的错误。

⒈滥用冒号。如:

⑴《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全国卷<二>第5题D项)

⑵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 ;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 ;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全国卷<四>第5题C项)

⑶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写好作文。(全国卷<三>第5题B项)

上述三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分别充当了定语、宾语和宾语同位语,在其前再用冒号反而破坏了语意表述的连贯性,所以均应删去。

⒉滥用引号。如:

⑴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站”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全国卷<二>第5题B项)

[1] [2]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高考标点符号题病例透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