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19.与例句的“何”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地震者何?动地也。 A.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师仲尼。” B.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C.曰:“夫子何哂由也?” 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20.下列句子“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童子何知?躬逢盛饯(宴会)。《滕王阁序》②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③孟尝君曰:“客何好?”日:“客无好也。”④孟子者何?昭公夫人也。⑤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⑥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⑦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⑦21.下列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是岁,南郡秦丰聚众且万人。 B、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不者,皆且为所虏
文言虚词测试题及答案,标签: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88haoxue.com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9.与例句的“何”意义相同的一项:
例句:地震者何?动地也。
A.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师仲尼。” B.十岁便能为盗,长大何所不为?
C.曰:“夫子何哂由也?” 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0.下列句子“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童子何知?躬逢盛饯(宴会)。《滕王阁序》②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
③孟尝君曰:“客何好?”日:“客无好也。”④孟子者何?昭公夫人也。
⑤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⑥寡人有哀,子独大笑,何也?
⑦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⑦
21.下列句子中“且”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②是岁,南郡秦丰聚众且万人。
B、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②不者,皆且为所虏。
C、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D、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女悲泣且谢。
22.对句子中“所”的意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太祖所乘马被创。
③为流矢所中。 ④抚军不忘所自。《促织》
⑤父去里所,复还。 ⑥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⑦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⑧今庆已死十年所。(庆,阳庆,人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⑤⑦⑧ D.③⑥⑦
2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近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C.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 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24.下列句中“则”的意义、用法判断有误的一组是: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③岂人主(人君)之子孙则必不善(好)哉?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⑤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⑥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⑦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A.②和⑤意义相同,用法也相同。 B.④和⑥意义相同,用法也相同。
C.④和⑦词性相同,用法也相同。 D.①和③词性相同,用法却不同。
25.下列句中“则”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②欲速则不达。
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④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⑤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 ⑥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A.②③ B.③④ C.⑤⑥ D.①⑥
26.下列句子中“焉”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②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B、①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②且焉置土石?
C、①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②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D、 ①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7.下列句子中的“也”表示判断的一组是: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狐日:“子无敢食我也!”
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④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⑤缚者曷为者也?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上一篇:《中学常见文言虚词用法》教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