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过程: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生问:(1)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2)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3)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4)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5)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解决的问题:课文中的答案:补充的资料: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切想到:机器打孔尔做到:研究造出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B: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C: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四,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1)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2)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3)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4)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5)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机器打孔 尔做到: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B: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C: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A、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B、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师:板书:1854 生:啊! C、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生:在画图纸 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 生:找材料 生:拼装 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 生:试验 师:板书:试验 生:修改 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D、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上一页 [1] [2]
Tag: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