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七

[10-21 00:10: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83

概要:?(诸葛亮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7.朗读练习。小结: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三、学习课文第四段。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四、巩固练习。作业本上第5题(1)、(2)、(3)。第6题(1)、(2)。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学匀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作业。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起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七,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
   (诸葛亮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
  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四、巩固练习。
  作业本上第5题(1)、(2)、(3)。
  第6题(1)、(2)。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匀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
  学了课文的第三段,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段
  1.一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 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6J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 (神)
  诸葛亮是神吗? (不是神,是人
)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
  2.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 )而是( )。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3)、(4),(5)、(6)。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