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正文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

[02-24 00:34:0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87

概要: (学生一边欣赏古筝乐曲,一边想象作画) 师:让咱们来欣赏一下这几幅作品吧! (出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谈感受) 生1:我这一幅画中的露珠画得最好,诗中说它像珍珠,我把露珠画得圆圆的,边缘上放射出光芒。生2:我最满意的是天空,你们看,我的天空是深蓝色的,像弯弓一样的月亮被我涂成了金黄色。…… (学生由看图到画图的过程,是由理解到想象创造的过程) 四、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师:是啊,作者对这江边的美景是多么喜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出来吧。 (学生每四人一个小组进行朗读,读后推选代表在全班读,教师配乐)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图,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改写)【评】由图到练笔,又是一个对诗句理解的升华过程,既进一步品味了诗的意境,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几十首古诗,它们以凝炼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抓住古诗的特点,引导他们去感悟古诗的优美呢?爱好诗文的我,在班上掀起了读诗的高潮,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学生品读、悟境、入情,品尝到了学习古诗的快乐,《暮江吟》便是一个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标签: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学生一边欣赏古筝乐曲,一边想象作画)

    师:让咱们来欣赏一下这几幅作品吧!

    (出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谈感受)

    生1:我这一幅画中的露珠画得最好,诗中说它像珍珠,我把露珠画得圆圆的,边缘上放射出光芒。

生2:我最满意的是天空,你们看,我的天空是深蓝色的,像弯弓一样的月亮被我涂成了金黄色。

……

    (学生由看图到画图的过程,是由理解到想象创造的过程)

    四、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师:是啊,作者对这江边的美景是多么喜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出来吧。

    (学生每四人一个小组进行朗读,读后推选代表在全班读,教师配乐)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图,将古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学生改写)

【评】由图到练笔,又是一个对诗句理解的升华过程,既进一步品味了诗的意境,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几十首古诗,它们以凝炼见长,以意境见美,如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层次,抓住古诗的特点,引导他们去感悟古诗的优美呢?爱好诗文的我,在班上掀起了读诗的高潮,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学生品读、悟境、入情,品尝到了学习古诗的快乐,《暮江吟》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一、品读中悟文字之美

    古诗中语言含蓄凝炼,意味隽永。又常常“言近而旨远”,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教学中理性地分析语言文字之美往往烦燥无味,失去了诗的神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体会语言文字之美的有效途径。《暮江吟》这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读字展开。初读读顺,再读品味,配乐读入情,读的层次不同,读的目的不同,读的形式不同,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感悟了诗句中用词的准确、精炼,领会到了古诗音律之美,文字之美。

    二、创设情境,体验美境

    古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教师如能将学生引入这一艺术境界,学生定会达到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境界。《暮江吟》这一课中我利用音乐、画面的渲染,创设情境,借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体验诗中的美景。

    三、开拓思路,培养创造力

    语文课应当成为小学生创造力驰骋的广阔天地。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留有宽阔的余地。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创造力。教学最后两句时,学生有感情读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把心中之境、心中之情、心中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让他们借助画笔,在白纸上描摹出一幅江边月夜图,并当场请几位学生讲自己的创作意图。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更浓了,那种呆板的灌输、凝重的课堂气氛没有了,学生在画面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特别是最后将古诗改成小短文,看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学生发挥想象,开动脑筋,创作出一篇美文不成问题。课后收上来的小短文也的确让我欣喜……学生的思路拓展了,有了创造力,长此以往,他们便会受益无穷。

小学课文中的古诗是一笔财富,只要好好利用,精心设计,学生对古诗一定会更有兴趣,在学习中会得到更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武汉市吴家山第一小学)

 

上一页  [1] [2] 


Tag: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七册语文教案
》《品读 入境 悟情—古诗《暮江吟》课例与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