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江鹏 《唯一的听众》教案执教者:江鹏 指导: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教学重点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教学难点: 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月光奏鸣曲》,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提炼主线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幻灯出示内容。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你们发现开头和结尾中的“我”有什么不同吗?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
江鹏《唯一的听众》教案和说课,标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江鹏 《唯一的听众》教案
执教者:江鹏
指导:六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
课前准备 有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月光奏鸣曲》,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首小提琴曲美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位小提琴手的成长历程。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炼主线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幻灯出示内容。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你们发现开头和结尾中的“我”有什么不同吗?
2、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A、默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一边用心地默读,一边思考: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他从老人那里,获得了什么?
B、交流汇报:作者和老人是怎样相识的?作者从老人那里到底得到了什么?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
四、以点带面,品读文本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
2、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3、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4、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把这句转述句直接改成老人说的话。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其实老人不仅用自己的语言给作者鼓励给作者信心,她还用自己的眼神用自己行动带给作者更多的鼓励与关爱,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同时希望同学们也把自己学文的感受写在课本上,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2、布置作业。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B、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唯一的听众》说课设计
南师附小:江 鹏
一、说教材:
《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社实验版第三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旋律,演绎了人间“真情”的美好。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初学小提琴时,拉的琴声就像是锯床腿,后来在一位知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逐渐树立了信心,最后能够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的事情。赞扬了老教授精通教育之道和真诚、无私助人的高尚品质,同时表达“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这篇课文较长,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我”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变化,另一条是老教授神态、语言的变化。《教参》上说此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勾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外貌的语句,能通过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但对于我班孩子而言,要理清此文线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如何找准一个突破口?如何做到崔峦先生所说的“对小学生来说,应长文短教,深文浅教;课忌面面俱到,能一课一得,一课两得即可……”于是基于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老人是如何帮助“我”学会拉小提琴的,体会“我”对老人的敬仰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读懂课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老人不仅帮助我步入音乐的殿堂,更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体会老妇人语言的魅力。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不可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从作者的巨大变化源于老人的”谎言”入手,将两条线索融合在“第一个清晨”和“以后的每个清晨”两个大的情景中,在情景中抓住描写老人语言和“我”心理、行动的句子,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抓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比较阅读、多种形式朗读等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同时引导学生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努力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上一篇:王晶《用心灵去倾听》说课稿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