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恐龙》教后的思考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和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第六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课前布置学生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组织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自己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了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课件,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视频。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奔跑、嬉戏、漫游的恢宏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悠扬的音乐声,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
《恐龙》教后的思考,标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恐龙》教后的思考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课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和活动范围之广、数量之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及其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第六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以平时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来看,我想孩子们对这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种在地球上消失了几千万年的史前动物,课前布置学生和父母一同上网查询恐龙的相关资料,组织大家在晨会课上进行恐龙知识的交流。自己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了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课件,力图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有关恐龙生活场景的视频。当画面上出现成千上万不同种类的恐龙在奔跑、嬉戏、漫游的恢宏场景时,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惊叹不已。悠扬的音乐声,美丽的画面,拉近了孩子与文本间的距离,孩子们仿佛进入了恐龙的时代,他们目不转睛,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对象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同时,将复述及练笔的环节放在一定的活动中进行,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更富有情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说明方法的精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见过,其种类、外行和习性都是科学家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因此,作者多处运用了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形态,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先深入感知雷龙的形态特点及感受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雷龙的,即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感受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准。孩子们既读懂了课文,也掌握了说明方法,一举两得。
三、存在的不足。
虽然这节课做了多次修改,有成功的地方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在课堂评价学生这方面教师语言不够丰富,特别是在让孩子们复述“你所了解的恐龙及它的特点”这个环节时,由于时间的仓促及自己的点拨没有紧扣教学意图,使得学生的介绍零碎,不规范,没有很好地内化课文语言,更没能进一步体会各种说明方法的精妙之处。
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说明文的教学,一定要富有情趣,同时更要处处凸显语文味,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上一篇:《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后记]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