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莫高窟》教学设计(镇研讨)及自我诊断» 正文

《莫高窟》教学设计(镇研讨)及自我诊断

[02-25 12:35:2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56

概要:《莫高窟》教学设计(镇研讨)及自我诊断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敦煌灿烂的文化。那精美的石窟艺术,那遍地的文物遗迹,那浩瀚的典籍文献,那神秘的高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敦煌莫高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的大漠上。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赏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分节指读课文?(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1、指导学生精读“彩塑”一段。(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段内容是围绕哪一句写的?(2)哪

《莫高窟》教学设计(镇研讨)及自我诊断,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莫高窟》教学设计(镇研讨)及自我诊断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漫长的历程,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敦煌灿烂的文化。那精美的石窟艺术,那遍地的文物遗迹,那浩瀚的典籍文献,那神秘的高山异水……使这座古城流光溢彩。敦煌莫高窟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西北的大漠上。
  今天,让我们通过品读课文,去触摸莫高窟,去欣赏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彩塑”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段内容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2)哪些词语写出了彩塑的特点?围绕这个特点描写了哪些彩塑?
  (3)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彩塑。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1)总结学习“彩塑”的方法:①朗读课文,画出该段中的中心句,说说壁画的特点。②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壁画,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壁画。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合作学习“壁画”一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3、略读“藏经洞”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
  (2)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指导提升
  1、出示莫高窟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导学生观察。
  (1)谈谈观看“五台山图”的总体感受。
  (2)说说“五台山图”上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3)说说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将自己观察到的、体会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注意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方法去写。
  3、组织学生交流。
  五、总结谈话,学习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但了解了敦煌艺术的特点,感受到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而且我们还学会了怎样读书,学会了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我诊断]
     该教案依然体现着“知识中心论”、“教师主体论”的思想,正如于漪说的那样:“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会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认为该教案存在着三个“不足”:
      一、三个维度体现不足
  该教案的“教学目标”,第一、二两条仍然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第三条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但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显然,这样教学目标不能统领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构建一个三个维度的立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中要关注几个问题:一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更重视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朗读、美读、诵读、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涵泳、品味、玩赏。而该教案中只注重了理性的分析,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读书。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中感受莫高窟艺术的博大精深,通过体验、对话、追问,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三是关注过程,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该教案关注的是教师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
  二、主体意识突显不足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以谁为中心。该教案的主体意识突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课堂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莫高窟本身远离学生的生活。试想,这样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莫高窟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其次,课堂缺乏问题意识。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不给学生时间去质疑,这样的教学怎么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呢?再次,课堂理性化、程序化。从提出读书要求到检查读书情况,从指导精读到合作学习,从读法指导到写法实践,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
     三、言语感悟深入不足
      该教案中言语感悟的策略是:先朗读课文,画出中心句,说出哪些词语写出了“彩塑”的特点;再搞清楚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彩塑”;然后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艺术形象;最后练习朗读课文。好端端地的语言被解剖得支离破碎,试图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的能力。其实,这样的策略只会导致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只有这样,“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体现与落实。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随心所欲的、潇洒自如的,应该不断地生成新的内容,生成新的过程。


Tag: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莫高窟》教学设计(镇研讨)及自我诊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