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水》(第二教时)教学设计说课【教材分析】 《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这是作家马朝虎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四兄弟冲凉时的“舒服”,衬托出缺水的苦涩,同时传达了作者朴素的生活哲理:虽苦犹乐,只要热爱生活,那么希望永存。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紧扣两幕情景,通过朗读引导,联想描述,精批细读,探究形式等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
《水》(第二教时)教学设计说课,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大全,http://www.88haoxue.com《水》(第二教时)教学设计说课
【教材分析】
《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这是作家马朝虎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形散神聚。文章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四兄弟冲凉时的“舒服”,衬托出缺水的苦涩,同时传达了作者朴素的生活哲理:虽苦犹乐,只要热爱生活,那么希望永存。
【设计思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紧扣两幕情景,通过朗读引导,联想描述,精批细读,探究形式等教学策略,达成教学目标。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继续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融课文内容探究、语言形式学习、良好习惯养成于一体。既有终点目标的达成要求,又有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渗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难点: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预设】
一、复习导入
捧起书本一起品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水的珍贵。(学生读)假如你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缺水的滋味用一个字来形容:苦!(板书:苦)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苦乐交织”,层层推进的。教学伊始,回味取水艰难,以求教学的完整,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二、品“天浴”之乐
1.自由朗读文字,边品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雨中洗澡的孩子,你会怎样高兴得大呼小叫?
你能把这股高兴劲读出来吗?试一试。学生点评。(点评:读好关键词语,把快乐的心情带入了文字)谁来挑战,能比他读得更好。(掌声,点评:感觉你就是雨中一个欣喜若狂的孩子)
叶圣陶:“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情境。想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去体会课文内容。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在学习这段时,我没有做过多的分析与指导,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我们都知道,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有效方法。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语言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品“风干”之苦
1.(1)谁来说说风干的意思。(2)你见过被风干的东西吗?什么样儿的?(3)那么“人好像被风干了”是怎样的呢?
2.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四兄弟比作了(出示)请同学来读读这个有意思的句子(出示图)这是一株已经失去水分、没有生命活力的狗尾巴草,请你展开想象:干燥、炎热煎熬中的四兄弟会是什么模样?谁能用几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四兄弟此时的模样。
本环节抓住了“风干”这个词,引入了对比喻句的品味,同时通过看狗尾巴草图片联想四兄弟的模样,训练说话能力,为更好地体会下文勺水消暑的快乐作好铺垫。当然,教学的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课上把所有的解读都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确定学习内容时要有所取舍。
四、品“勺浴”之乐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4、第5自然段,用“~~~~”画出触动你心弦的感人语句,在旁边写写感受。
2.组织交流画到的语句及批注。
(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和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这样,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交流个性化解读正是放飞学生独特体验和灵动思想的最佳契机。)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细细体会冲凉的幸福。(出示,教师配乐朗读)感觉怎么样?请自由品读文字,把体会到的情感读进语句中。
4.作者为什么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如此真切呢?(出示)请读读这个句子,对比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先交流)
这么生动的语言更像是一首优美的诗。(转换成诗的形式)
(配乐齐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尽情享受这幸福的一刻。
5.母亲为什么不说“渴”而说“饿”呢?(一方面,联系上文,用词更加准确,意指需要。另一方面,更能体现出对水的渴望程度。)
教师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文章修辞、想象、遣词的精妙,然后在读中整体感知,切实进行审美、方法的指导。如果把阅读感悟文本比作语文文字训练“一翼”的话,那么领悟作者是如何具体写清“有水乐”,揣摩“细腻生动地表达”这一写作方法就是另一不可缺失的“另一翼”。《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三学段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作家马朝虎最初原文的题目就是《饿水》,文章选入语文课本的时候做了适当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原文来读一读,体会作家质朴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
(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五、升华主题
1.《水》这篇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三幕动人的情景(指板书)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越是渲染雨中洗澡、勺水消暑的快乐,越能衬托出漫长日子里缺水的苦涩。这种写法叫“反衬”。(板书)
2.关于水,作家有太多复杂的情感,苦、乐交织,构成了童年生活的底色。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有了哪些深刻的体会?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教师趁热打铁,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引领。无论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还是悟得人生的道理,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学生一种可喜的学习后的收获。)
上一篇:语文研究课《升国旗》说课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