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班主任之家做班主任不容易» 正文

做班主任不容易

[10-21 00:23:45]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班主任之家   阅读:68291

概要: 做着班主任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能有机会离开班主任队伍,不想过那简直不是人过的烦乱日子。出得围城,又时常怀念做班主任的时光。其中滋味,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只认定自己当初也不见得就是个好班主任。提醒自己,如今已不在其中,不要妄图用“想当初”来说事,虽然那时的我也经历过许多的困惑和苦楚,但是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忽略别人的难处。具体的痛苦作用于具体的人,那种感受他者只是似明白而非明白的。 看过不少描写、记录优秀班主任言行的文字,“爱”是永恒的主题。当今的教育界,据说有几个很有办法的“班主任”,他们用“故事”和“事实”向我们证明,“聪明”也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窍门。“德行”+“智慧”,“EQ”+“IQ”,怎么看都像“师德”+“学识”,原来做一个好班主任的标准与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一致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我的局限在于总想走那扇窄门。有意无意在追求着文字的奇崛、观点的不落俗套,这本身是优点也是弱点。标新立异首先必须熟谙传统,有继承方有不狂妄无知的创新。容我自我安慰,这样的习惯可以逼迫着自己不盲从,不随声附和。若能辅之以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

做班主任不容易,标签:班主任寄语,班主任评语,http://www.88haoxue.com

 做着班主任的时候,我特别希望能有机会离开班主任队伍,不想过那简直不是人过的烦乱日子。出得围城,又时常怀念做班主任的时光。其中滋味,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道明,只认定自己当初也不见得就是个好班主任。提醒自己,如今已不在其中,不要妄图用“想当初”来说事,虽然那时的我也经历过许多的困惑和苦楚,但是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忽略别人的难处。具体的痛苦作用于具体的人,那种感受他者只是似明白而非明白的。

    看过不少描写、记录优秀班主任言行的文字,“爱”是永恒的主题。当今的教育界,据说有几个很有办法的“班主任”,他们用“故事”和“事实”向我们证明,“聪明”也是成为优秀班主任的窍门。“德行”+“智慧”,“EQ”+“IQ”,怎么看都像“师德”+“学识”,原来做一个好班主任的标准与做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一致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我的局限在于总想走那扇窄门。有意无意在追求着文字的奇崛、观点的不落俗套,这本身是优点也是弱点。标新立异首先必须熟谙传统,有继承方有不狂妄无知的创新。容我自我安慰,这样的习惯可以逼迫着自己不盲从,不随声附和。若能辅之以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正自己,也算求得一种良性的平衡。但我害怕非此即彼的解读,相信凡事都无绝对,这是我们开始对话的前提。

    1、“摇摆”的意义——与自我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对孩子们特别好的时候,他们就容易得意忘形。不禁感叹:“对孩子们不能太好!”于是我们会马上换上副严厉的面孔。当我们对学生声色俱厉,孩子们噤若寒蝉的时候,我们心里又常常不忍,觉得能宽容些才好。我们有意无意地在宽恕与责罚之间摇摆,让孩子们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善意,同时,知道我们对他们也有要求。启动这种自我“谴责”机制,能让我们显得有张有弛,不过于严苛,也不过于放纵。班主任杀气太重,学生面对批评往往麻木;滥用表扬,学生面对赞扬往往迟钝。

    既然有摇摆,必然有摆幅。窃以为,越是好的班主任,其摆幅越小。教师情绪相对稳定,则孩子承受刺激的域值较小,显得平和而友好,对教师的教育更加敏感在意。

    我喜欢没有过多“杀气”的老师的班级,其中常洋溢着安详和宁静。我比较害怕过于有办法的班主任,害怕一个班级的风貌迅速发生转变。有关人的变化,越慢才越真实,快了就容易和“扭曲”混淆,丧失了真实感。自从成了术科老师,我的出现已经不大能引起学生的警觉,课堂上也很少鸦雀无声,再难现当日掉根针都听得见的盛景了。开始真不习惯,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习惯之后,对“威信”就有了新的懂得。“威信”总有达不到的地方,这时,孩子们表现出的“恶”是自然的。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想获得真实的改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忙着镇住学生,声嘶力竭地和其他老师争锋,会使孩子陷入过度压抑状态。压制过度,孩子们很痛苦,教师自己也比较辛苦。“水里按葫芦”是违反本性的,这实在不是一个管理班级的好比方。

    2、“无条件积极关注”还是“无条件积极帮助”——与学生

    有种观点说懒人养勤快孩子,笨拙的班主任班上出能干学生。教师过于勤勤恳恳地工作,有时是剥夺了孩子们表现的机会。朋友不止一次给我说她在日本听课时看到的一件事:一个孩子在活动前期漫不经心地玩着,没注意听清活动程序。这时的老师似乎并没有发现,只是在做自己的事,当然也未提醒和教育。开展活动时这个男孩不知道该做什么,便去求助老师,老师说:“你为什么不听讲呢?讨论已经结束了,现在你自己想办法吧。”朋友觉得老师太冷漠,认为老师不喜欢这个不听讲的男孩。下课后,她听老师们在一起议论,说这个男孩真不错,还以为他会因为弄不清要求而哭哭啼啼,结果他自己边参加活动,边向同学请教,坚持参加完活动了。显然老师早已经注意到他没有专心听,却不急着指正。虽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一直在关注他。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姿态,和我们常常做的无条件积极帮助显然有些区别。哪个更好?见仁见智。

    作为教师,“无条件”是一种天职,没有太过强烈的好恶会使我们显得更加公正。虽然好的教育机会有时稍纵即逝,但更多时候好的教育是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渐入佳境。整天忙着批评、忙着表扬学生,这样“无条件的积极帮助”常常好心没好报,多则滥,学生不麻木才怪。教育是个连续的过程,只要不是危及学生安全、伤及学生身体的事件,“他们真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吗?”这个问题就该在心底多问自己几次。

    学生容易变得和班主任日益相似,潜移默化比任何说教都来得影响持久。在学生身上能看到家长的影子并不新鲜,在学生身上看到班主任的影子也不是什么奇闻。我不大主张扶持出很有执行力,却只会严格执行班主任意志的机构——班委会,更讨厌那些个狐假虎威,拿向班主任告状威胁同伴的班干部。得力的班干部如果比较像“狗腿子”,我会觉得很可悲。让孩子们分担班级管理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树立谁的威信,否则管理是简单了,后患却无穷。班级中的每个成员对班级事务都承担责任,并有明确的分工,这个机制的建立是缓慢的,必须是渐进的。任何班干部开始变得颐指气使,班主任都应该警惕。

    3、怎么“负责”?——与家长

    做班主任的时候,令我郁闷的事中有一条就是半夜三更家长很不礼貌地来电骚扰。耐着性子和家长一聊一两个小时,心里却很反感。我是个喜欢保有私人空间的人,不认为因为承担着班主任工作而必须全天候接待家长。可惜不大会拒绝,只好自己悄悄心烦。起初我用“这表示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交流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来安慰自己,后来发现这样没完没了的电话往往只能令家长获得暂时内心的满足,并没有我与家长期望的,迅速转变学生的意义和效果。渐渐地,我就不怎么指望和家长仅仅通过电话来治病救人了。

    “请家长”是威胁学生的法宝,经常用也会失去威慑效力,倒是家长来多了容易有怨言。我们常常抱怨请来某家长,该学生乖了几天就又还原了,或者压根就没有变化,可是还有好心的同伴乐此不疲。当我们在家长面前数落孩子的时候,容易忽略家长的第一反应:“老师会不会是不喜欢我的孩子?”我和家长的交流一般都在放学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只要认为有必要,我会主动找到家长沟通。更多时候,是家长找我聊。感觉这个时段,家长的心态都比较平和。我喜欢用表示转折语气的关联词,每次一说“但是”,往往那后面的才是我要说的重点。“软着陆”是对家长心理上的关怀,与人为善的人相信总会有好报。

[1] [2]  下一页


Tag:班主任之家班主任寄语,班主任评语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班主任之家
》《做班主任不容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