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正文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665

概要:三、文本研习1、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找出文言知识点,点评。2、具体研习第1段。(1)学生集体朗读第1段。(2)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板书: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3)学生再读或试背课文。3、具体研习第2段。(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2段。(2)提问: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三、文本研习

  1、学生自读注解,疏通课文大意。找出文言知识点,点评。

  2、具体研习第1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1段。

  (2)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的?

  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板书: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3)学生再读或试背课文。

  3、具体研习第2段。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第2段。

  (2)提问: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几层?

  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内容可分三层。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板书:阿房宫的美人、珍宝 (3)学生集体朗读或试背本段文字。

  4、具体研习第3段。

  (1)学生集体朗读第3段。

  (2)分组讨论第3段的内容及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用之如泥沙”以上为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从“使负栋之柱”到“日益骄固”为第二层,用六组比喻句排比,尽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写出了郁积人民胸中的愤怒和仇恨。最后四句是第三层,写了三件史实:“戍卒叫”写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写刘邦破关,“楚人”二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它们共同表现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耻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

  板书:由描写转为议论 (3)学生连读两遍试背课文。

  5.具体研习第4段。

  (1)教师范背第4段。

  (2)提问:“呜呼”一词用在段首,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呜呼”之后的四句话说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呜呼”一词领起全段,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教训的沉痛感触,加强感情色彩,起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的作用。“呜呼”之后的四句话提出论点,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3)提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要说明什么?

  明确:“嗟夫”后用假设语气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的息息相关。

  (4)提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一句中的四个“后人”,各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①②④指秦以后的人,包括作者当时的唐统治者,③指唐以后的人(统治者)。这句话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

  (5)提问:作者认为六国与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原因都是不爱其民;段意是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

板书:总结教训警告当世戒奢爱民

【课堂练习】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  )

A.突 (wù )  水(wō)    不(jì)何虹     妃嫔(yìng)嫱   

B.(zhù)立    (niǎn)车  雷霆(zhà)惊    鼎dāng)玉石

C.逦迤(yǐlǐ)    铢(zī)   架梁之(chuán)  直栏横kǎn)   

D.参差(cēncī)  仓(yǔ)    金块珠(lì)     盘盘囷jūn

 2、选出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C  )

A.压  缦立  勾心斗角  高低迷     B.不暇  鉴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

C.纷奢  锱铢  杳无音信  直栏横槛     D.帛  骄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

3、选出下列各句中各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  D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隔离天日         矗不知其几千万

B.韩魏之经营               燕赵之收藏       齐楚之精英

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可怜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             六王毕,四海一    则足以拒秦

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  D  )

 A.秦者秦也  来于秦    B.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

C.燕赵之收藏  可怜焦土    D.铛玉石   骊山北构而西

5、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B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教案及练习(苏教版必修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