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996

概要:三、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第1题答案:除了听雨外,还有观雨,嗅雨,感雨。第2题答案:春季,春雨有“冷”的感受,和标题呼应。第3题答案:“冷”,包含着内心的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从意境来说,表现了一种“凄美”的意境。第4题答案:联想到中国汉字,联想到古人听雨的感受,联想到在美国听雨的经历。寄寓着无奈的乡愁和爱国的情怀。四、自读,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等待下一课问疑。第2教时要点:梳理难懂的句子,解惑。过程:一、老师列出难懂的地方,供大家讨论分析,先小组合作,再班级交流。读以下的课文片段,请联系前后文解释加横线词句的含义:第1段1、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想入非非”,想起很多。“黑白片”,单调。“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对国家不能完整统一感到的凄凉。)2、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

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三、小组合作,班级交流

第1题答案:除了听雨外,还有观雨,嗅雨,感雨。

第2题答案:春季,春雨有“冷”的感受,和标题呼应。

第3题答案:“冷”,包含着内心的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从意境来说,表现了一种“凄美”的意境。

第4题答案:联想到中国汉字,联想到古人听雨的感受,联想到在美国听雨的经历。寄寓着无奈的乡愁和爱国的情怀。

四、自读,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等待下一课问疑。

2教时

要点:梳理难懂的句子,解惑。

过程:

一、老师列出难懂的地方,供大家讨论分析,先小组合作,再班级交流。

读以下的课文片段,请联系前后文解释加横线词句的含义:

第1段

1、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想入非非”,想起很多。“黑白片”,单调。“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对国家不能完整统一感到的凄凉。)

2、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那块土地——大陆  被她的裙边扫一扫——指北方的寒流到南方而成的降雨  省略号是课文的编者删去的内容)

第2段

3、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指汉字特有的“意化”,蕴藏着汉民族的文化底蕴)

4、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

(指方块字特有的形象、“意化”,是英语和法语不具备的)

5、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因为气象台就是研究天气的,所以对这些字百读不厌;门外汉——不懂汉字的人)

第3段

6、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断句,并理解句子结构)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欧化句式,倒装式)

第4段

7、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由来予人宋画的韵味。那天下也许是赵家的天下,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笔像中国的山水,还是中国的山水上只像宋画,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

(宋代米芾的山水画非常有名,所以说“那山水却是米家的山水”)

第5段

8、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十年前,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饶,“任”的意思。“风吹雨打”,双关,暗扣挫折和不幸。他,指代自己,十年前他的小儿子夭折了,正好是一场大雨,称之为鬼雨。)

第7段

9、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形象地说明听到的声音。“黑键”“灰键”比喻屋瓦,“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形象说明下雨从晌午下到黄昏。)

第9段

10、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挟,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蜗壳”比喻屋子,听羯鼓,比喻听雨声,“电琵琶”比急雨声。“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 拟人手法,复合句式,应当是“弹动出屋瓦的惊悸,弹动得屋瓦腾腾欲掀起”。)

第10段

11、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断句,并理解句子结构)

(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复合句式,遗留文言句式,不合现代汉语习惯。)

第11段

12、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

(楼房式的公寓,瓦屋不再出现。)

13、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指瓦屋的消失,听不到雨声,听不到农家的鸡叫,形成了单调的生活。)

第12段

14、握着雨伞。听那冷雨打在伞上    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

(第1个指自己,第2、3是泛指。)

二、质疑、解疑

补充资料

虞美人  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说了作者颠沛流离、愁苦潦倒的一生,作者少年的浪漫生涯、中年的漂泊景况、晚年的凄凉境遇,都无不是和家国的兴衰紧紧相联的,这是一曲人生离合的悲歌,也是一曲家国破碎的哀歌。(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也是写一个绵绵风雨之夜的“无限江山”之思。不过,李煜是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