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正文

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996

概要:国之君,过着阶下囚的屈辱生活,有失去小王朝的顿足动荡的生活又使他更深沉地了解了人生。)当他以一个身居僧庐的老者来回顾一生时,心境已渐平淡,亡国之思也已深深地沉淀下来了。我们只有透过他对身世无可奈何的喟叹,才能感受到亡国之祸在他心里留下的惨痛。骤雨打新荷 (金)元好问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清平乐 (宋)晏几道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第3教时要点:弄清文章的思路,体悟作者的情感。赏析文章的意境美。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过程:一、听写几个词语二、分析思路,理清脉络。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给每个段落归纳大意,建议前后排的同学合作,先分后合,共同完成。2、班级交流第1段:写春季的冷雨,并联想,抒发自己难解的故乡情思。 第2段:由汉字联

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国之君,过着阶下囚的屈辱生活,有失去小王朝的顿足动荡的生活又使他更深沉地了解了人生。)当他以一个身居僧庐的老者来回顾一生时,心境已渐平淡,亡国之思也已深深地沉淀下来了。我们只有透过他对身世无可奈何的喟叹,才能感受到亡国之祸在他心里留下的惨痛。

骤雨打新荷       (金)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清平乐               (宋)晏几道

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犹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

3教时

要点:弄清文章的思路,体悟作者的情感。赏析文章的意境美。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

过程:

一、听写几个词语

二、分析思路,理清脉络。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给每个段落归纳大意,建议前后排的同学合作,先分后合,共同完成。

2、班级交流

第1段:写春季的冷雨,并联想,抒发自己难解的故乡情思。

    第2段:由汉字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由汉字雨部联想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3段:主要是嗅雨。

    第4段:写夜宿台湾溪头,观夜雨后的山水感受。

    第5、6、7、8、9、10段:写听雨的感受。

    第11段:写公寓时代来临后听雨的遗憾。

    第12段:由听雨联想到人生的雨季,联想到古屋的消逝,联想到隔海望乡,抒发无限愁思。

3、思考讨论:

(1)本文属于抒情散文,作者的情借助于什么载体?载体与情感之间有怎样的契合点?这种做法在古诗文里,你能举些例子吗?

(2)听雨是本文的主体,但文章在前面还写了“嗅雨”和“观雨”,这有何作用?

(3)分析文中的听雨有怎样的时空变化。这样的写法对你写作有什么启发?

第1题答案:载体是“雨”的意象,“冷”的感受是意象和情感之间的契合点,雨的冷湿惆怅和乡愁的凄凉惆怅形成契合。古诗文里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如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都是通过雨的意象抒发凄凉的心境。

第2题答案:“嗅雨”和“观雨”是对后文听雨的铺垫、衬托。

第3题答案:有春季的雨,有夏季的雨,秋季的雨;有大陆的听雨,有日式古屋里的听雨,有公寓时代后的听雨,有走在大街上雨伞上的听雨,还有联想中古人的听雨。这样做,使文章的内容丰富多彩,内涵深刻隽永。

三、赏析意境和手法

1、请你在文中选出一两处你欣赏的语段,先朗读,再分析其妙处(描写的景物画面,渗透的情感等)

2、将本文和《荷塘月色》比较一下,说说两文有什么同和异。

课文

荷塘月色

听听那冷雨

文体

情感意境

色调

写景特点

语言特点

第1题答案:第3段: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作者调动各种感官来写“冷雨”,形成了一种空蒙而迷幻朦胧的意境,语言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说“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作者从冷雨中嗅出了“清清爽爽新新”的薄荷味和淡淡的土腥味,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第9段: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上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这一段描写了黄梅雨,用比喻、拟人,象声词,长短句结合,极富气势,通过台风、雷雨、秋意,构成了一种激烈动荡难以平静的氛围,从这一段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不平静的心绪和冷湿的情怀。

    第2题答案:

课文

荷塘月色

听听那冷雨

文体

抒情散文

情感意境

哀愁中的淡淡喜悦

情景交融

喜悦中的淡淡哀愁

色调

写景特点

注重炼字和画面

写景集中于荷塘和月色

注重摹形摹声

写景更多时空变化,且多虚写

语言特点

典范的语言句式

诗化、欧化、文言遗留的句式

四、学生总结学习心得

五、作业


上一页  [1] [2] [3]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陈庆德《听听那冷雨》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