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6» 正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6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   阅读:68123

概要:诈 佯 (yáng ) 列观 (guàn )皆靡(mǐ ) 传舍 (zhuàn ) 甚倨 ( jù )不怿(yì ) 衣褐 (yì hè ) 睨柱 (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 节: 廉蔺简介3—13 节: 完璧归赵。14—16 节: 渑池相会。17—21 节 负荆请罪四、集中学习1—13节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3、落实文句翻译。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6,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yáng         列观   guàn

皆靡(mǐ          传舍 zhuàn        甚倨   jù   

不怿(yì          衣褐 yì  hè         睨柱   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   节: 廉蔺简介
3—13  节: 完璧归赵。
14—16 节: 渑池相会。
17—21 节   负荆请罪
四、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1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