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课例» 正文

《季氏将伐颛臾》课例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928

概要:生:我用“掷地有声地”。孔子的话,言之凿凿,令两位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生:我用“语重心长地”。孔子对学生的表现是不满的,孔子对他们的批评还是以理服人,这也体现了孔子大教育家的风范。用比喻和引用的方法,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的形象。师:(插话)比喻句中,“虎兕”“龟玉”各指什么?生:“虎兕”指季氏,“龟玉”指颛臾。生:我用“义愤填膺地”。孔子没想到自己的学生说话这样不负责任,我感到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是很严厉的。生:我用“大义凛然地”。孔子坚持原则,决不姑息,语气非常严厉。(经讨论,学生大多认为“大义凛然”较好)生:(补充)我还有一个词语,我用“不依不饶地”。对冉有、季路为自己推脱责任的做法,孔子是十分不满的,孔子坚持原则,对他们的批评指责也是十分严厉的,这又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很多学生点头认同)【第三回合】生:第五个“曰”字前,我用“强词夺理地”。侵略者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受害的弱者,这是强盗逻辑,冉有居然还在孔子面前振振有词,真是颠倒黑白。生:我用“无中生有地”。颛臾的城墙坚固,应是出于自卫的需要;虽“近于费”也不会对季氏构成威胁,因为它只

《季氏将伐颛臾》课例,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生:我用“掷地有声地”。孔子的话,言之凿凿,令两位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生:我用“语重心长地”。孔子对学生的表现是不满的,孔子对他们的批评还是以理服人,这也体现了孔子大教育家的风范。用比喻和引用的方法,表现了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家的形象。
  师:(插话)比喻句中,“虎兕”“龟玉”各指什么?
  生:“虎兕”指季氏,“龟玉”指颛臾。
  生:我用“义愤填膺地”。孔子没想到自己的学生说话这样不负责任,我感到孔子对学生的批评是很严厉的。
  生:我用“大义凛然地”。孔子坚持原则,决不姑息,语气非常严厉。
  (经讨论,学生大多认为“大义凛然”较好)
  生:(补充)我还有一个词语,我用“不依不饶地”。对冉有、季路为自己推脱责任的做法,孔子是十分不满的,孔子坚持原则,对他们的批评指责也是十分严厉的,这又推动矛盾冲突的发展。(很多学生点头认同)
  【第三回合】
  生:第五个“曰”字前,我用“强词夺理地”。侵略者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受害的弱者,这是强盗逻辑,冉有居然还在孔子面前振振有词,真是颠倒黑白。
  生:我用“无中生有地”。颛臾的城墙坚固,应是出于自卫的需要;虽“近于费”也不会对季氏构成威胁,因为它只是一个附庸的小国,势力强大的季氏说它“后必为子孙忧”,完全是在找借口。
  生:我用“固执己见地”。我觉得,经孔子的批评之后,冉有、季路可能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但他们没有识破季氏的阴谋;他们在师长面前是不敢强词夺理的,他们也不是那种无中生有别有用心的人,他们也是受了季氏的欺骗;当然,也说明他们不能站在孔子的高度来看问题,没有孔子那样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
  生:他们既然意识到自己的失职,说明他们也认识到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他们还要固执强辩,那应是自欺欺人的狡辩。
  师:那最后一个“曰”呢?
  生:我用“一针见血地”。孔子首先指出,说“后必为子孙忧”的说法是在找借口,这种做法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这就揭穿了季氏、冉有他们自欺欺人的阴谋;接着,孔子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再指责学生的失职;最后,揭露了季氏的阴谋,说明季氏认为颛臾“后必为子孙忧”是假的,他的目的是:消灭颛臾,扩大自己的地盘,削弱鲁君的势力。这一番话,孔子说得针锋相对,一针见血。
  学生对于这一回合中添加的各类词语看法不一,争论激烈。教师要求学生暂停争论,课后通过小作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接着,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最后一个环节。
  【总结】
  师:三个回合分析完了,请大家对全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最深的一点做一小结。
  生:谈话是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而引起,内容是围绕着孔子的仁政主张而展开的。
  生:人物对话的矛盾冲突推动了谈话情节的发展,起伏有致。
  生: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了人物性格,人物刻画个性突出,栩栩如生。
  生: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情节生动。
  ……
  师:今天的课上得很好,同学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发言也很精彩。(下课)
  【《季氏将伐颛臾》课例点评】
  程凡:最欣赏本课例中精到的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问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同学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吴良高老师在讲授《季氏将伐颛臾》一课时,“请同学们在每个‘曰’字前面加上一个表示说话人情态的状语并说说理由”,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理解层面上进行回答,但从选择的表示情态的状语上,老师又能看出学生对课文人物心理把握的准确程度,既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又可以及时准确把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第一个回合,到第三个回合,学生的发言是多么热烈!
  梁玉萍:教无定法。面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选取合适的角度切入,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季氏将伐颛臾》以让学生揣测说话者心理的方式解读课文,切入点新,既可以概括、补充文本内容,又有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像力、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活了他们的思维,这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学生。我以为吴老师的这种教法对语文能力强的学生适用,对语文能力差的学生未必适用。另外,文言文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点该如何落实?这是不能小觑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能有所体现就好了。
  陈玲:虽没有亲历课堂,但从教例中分明能感受到流动的思绪,飞扬的情感,鲜活的人物。不过,整个课堂能够感受到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想是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不然有几个句子还是要落实的。
  许雷鸣:陈老师说得比较委婉。我觉得本课例在语句上还需要多下工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课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