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兰亭集序》教学一体化案11» 正文

《兰亭集序》教学一体化案11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   阅读:68681

概要:《兰亭集序》教学一体化案【三维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部分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2.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3.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教学设想】1.强调课前充分预习,预习要求:①反复朗读,运用工具书,并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②提出疑难问题。2.注重学生分组讨论,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3.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 4.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只做适当组织、引导。5.确定教学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

《兰亭集序》教学一体化案11,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兰亭集序》教学一体化案

【三维目标】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部分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

 2.引导学生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3.科学地指导学生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

1.强调课前充分预习,预习要求:①反复朗读,运用工具书,并参照注解,初步理解文意,扫除阅读障碍。②提出疑难问题。

2.注重学生分组讨论,尊重学生的讨论结果。

3.第一段本文语言精练、朴素、优美,教学时把重点放在体味语言特色上,由语言美去体悟自然美,体会作者乐山乐水的心情。要多读(可采取听读、范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形式)读到情随声出。

4.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由乐转悲,对人的生死问题的议论富有哲理性,多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只做适当组织、引导。

5.确定教学重点: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案】

1、作者简介

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书圣”的美称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兰亭集〉序》既是佳作,又是名帖,可谓文、书双绝,相得益彰,千古传诵。

2、解题

《兰亭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文体"序"  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3、给下列加线汉字注音。

(  )丑   会稽(  )   修(  )   激(  )   (  )

4、解释下列加线词。

(  )  (  )山峻岭   映带(  )  列坐其(  )       

(  )视听之娱    (  )可乐也    人之相与(  )  

(  )取(  )怀抱      晤言(  )   放浪(  )  形骸(  )  

(  )之所论   修短随(  )  终(  )于尽   若合一(  )  

(  )文嗟悼( )   不能(  )之于怀   (  )知    

5.翻译重点语句,分析句式特点:

①虽无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6.学生齐读课文,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哪些不同的人生态度?

(2)在作者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此作者抒发怎样的人生感慨? 

  

【课间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浙江绍兴的兰渚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解题、作者介绍

 (根据课前案内容)

三、课文朗读

1、听读前提醒学生注意:1、读音正确 2、停顿与流畅  3、把握情感

   2、古琴曲《高山流水》配乐的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

四、疏通字词句(投影显示)

癸(guǐ)丑 会稽((kuàjī) 禊(xì) 急湍(tuān)、

流觞(shāng)、骋(chěng)怀、趣(qǔ)舍、嗟悼(jiē)、彭殇(shāng)。

词语助读: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都,全。已学例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贤: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士。少、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年少的人、年长的人。

②茂林修竹。修:长、高。已学例句: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和风。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极尽,穷尽。信,确实)。

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请一个学生看投影读这些字。

五、概括文章三段大意。

  第一部分:记叙宴集盛况。

  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整理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3.如何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七、板书设计

兰 亭 集 序

            作诗缘曲    兰亭修禊      群贤毕至

            作诗情形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成书经过    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五
》《《兰亭集序》教学一体化案11》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