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时候老师还发现一个特殊的词——不耻下问。刘佳慧,这个“耻”是什么意思?生:羞耻。师:张悦,她的回答对不对?生:对的。师:有没有谁觉得这个词不太妥当的?请看课文注解。生: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师:“耻”在这里是“以……为羞耻”(板书:以……为耻)。不能直接解释为“羞耻”,而应当这样来解释:“把……当作是羞耻的事情”;“以……为羞耻”。这是一种特殊的文言用法,这种用法我们称为“意动用法”(板书:意动用法),意动用法的词语,在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以……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八则《论语》中一个很特殊的文言现象:就是“而”出现的频率很高。(屏幕显示:一个特殊文言现象)“而”在文言文中是虚词,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这样四种(屏幕显示: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找一找“而”,说说这些“而”是怎样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读书,圈点)生:“学而时习之”的“而”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的“而”表转折;“温故而知新”的“而”表并列。师:慢慢说,让同学们有一个思考判断的过程,请注意:“温故而知新”的“而”是并列吗?生:不是。师:
《论语》八则课堂教学实录+课例评点,标签: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生:羞耻。
师:张悦,她的回答对不对?
生:对的。
师:有没有谁觉得这个词不太妥当的?请看课文注解。
生: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师:“耻”在这里是“以……为羞耻”(板书:以……为耻)。不能直接解释为“羞耻”,而应当这样来解释:“把……当作是羞耻的事情”;“以……为羞耻”。这是一种特殊的文言用法,这种用法我们称为“意动用法”(板书:意动用法),意动用法的词语,在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以……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八则《论语》中一个很特殊的文言现象:就是“而”出现的频率很高。
(屏幕显示:一个特殊文言现象)
“而”在文言文中是虚词,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这样四种
(屏幕显示: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承接)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找一找“而”,说说这些“而”是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读书,圈点)
生:“学而时习之”的“而”表承接;“人不知而不愠”的“而”表转折;“温故而知新”的“而”表并列。
师:慢慢说,让同学们有一个思考判断的过程,请注意:“温故而知新”的“而”是并列吗?
生:不是。
师:是什么用法呢?赵成?
生:是承接。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只有温习了旧的知识才能得到新的体会。
师:它们之间是有先后关系,是承接。
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而”表转折。
师:对。
生:“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表承接。
师:是吗?
生:不对,应该是转折。
师:人家不了解我,但是我却不生气,“而”表转折。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而”表并列。
师:看课文注解上是怎么翻译的?
生:聪明而又努力学习。
师:聪明与努力学习是并列的关系,刚才我们找的这些“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用法,我们在阅读文言的时候要引起注意。
生:老师,还有一个“而”没有发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里的“而”表承接。
师:你是一个细心的同学,但是这个“而”是不是承接呢?“而从之”,跟从学习,怎样跟着学习呢?“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这是对学习方式的修饰,所以,这里的“而”表修饰。
(停顿,示意学生记录)
师:下面咱们来读课文,看着八则《论语》原文,说出它的翻译。在翻译的时候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
(学生译读课文)
[1] [2]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