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一面》教案13(共两课时)» 正文

《一面》教案13(共两课时)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86

概要:。二、阅读以下语段,完成题目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a)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b)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c)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d)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1、这三段文字出自 ,本文写的是 和 见面。三段中的“曹先生”指 ,“我那一本”是指《 》,其作者是 。2、第一段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3、仔细体会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微笑” ; “知道” 。4、给第三段中方框里加上

《一面》教案13(共两课时),标签: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阅读以下语段,完成题目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a)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b)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c)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d)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1、这三段文字出自      ,本文写的是           见面。三段中的“曹先生”指        ,“我那一本”是指《      》,其作者是       

2、第一段人物描写的方法是         。

3、仔细体会第二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微笑”                            ;  “知道”                        

4、给第三段中方框里加上标点分别是□□□□   

5、“正是他!”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的恰当位置应在(   )

A、(a)     B、(b)    C、(c)    D、(d)

6、三段中对鲁迅不同称谓的含义分别是:“同志”                   ,“朋友”                    ,“父亲”                       ,“师傅”                       ,“战士”                            

老屋窗口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早。天很冷,乡间没有电灯,四周安静得怪异,只能睡。一床刚刚缝好的新棉被是从同村族亲那里借来的,已经晒了一天太阳,我一头钻进新棉花和阳光的香气里,几乎熔化了,或许会做一个童年的梦吧?可是什么梦也没有,一觉睡去,直到明亮的光逼得我把眼睛睁开。

(2)怎么会这么明亮呢?我眯缝着眼睛向窗外看去,入眼竟是一排银亮的雪岭。昨天晚上下了一夜大雪,下在我无梦的沉睡中,下在岁月的沟壑间,下得如此充分,如此透彻。

(3)一个陡起的记忆猛地闯入脑海。也是躺在被窝里,两眼直直地看着银亮的雪岭。母亲催我起床上学,我推说冷,多赖一会儿。母亲无奈,陪着我看窗外。“喏,你看!”她突然用手指了一下。

(4)顺着母亲的手看去,雪岭顶上,晃动着一个红点。一天一地都是一片洁白,这个红点便显得分外耀眼。这是河英,我的同班同学,她住在山那头,翻山上学来了。那年我才六岁,她比我大十岁,同上着小学二年级。她头上扎着一方长长的红头巾,那是学校的老师给她的。这么一个女孩子一大清早就要翻过雪山来上学,家长和老师都不放心,后有一位女教师出了主意,帮她扎上这方红头巾。女教师说:“只要你翻过山顶,我就可以凭着红头巾找到你,盯着你看,你摔跤了我就上来帮你。”河英的母亲说:“这主意好,上山时归我看。”

(5)于是,这个河英上一趟学好气派,刚刚在那头山坡摆脱妈妈的目光,,便投入这头山坡老师的注视。每个冬天的早晨,她就化作雪岭上的一个红点,在两位女性的呵护下,像朝圣一样,逶逶迤迤走向学校,走向书本。

(6)这件事,远近几个山村都知道,因此,每天注视这个红点的人,远不止这两位女性。我母亲就每天期待着这个红点,作为催我起床的理由。这红点,已成了我们学校上课的预备铃声。只要河英一爬上山顶,山这边有孩子的家庭就忙碌开了。

阅读上文回答问题:

1、第一节中“天很冷,乡间没有电灯,四周安静得怪异,只能睡”属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

2、选文采用了哪一种记叙顺叙?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3、第(4)节中,加点词“这”指代什么内容?

4、第(5)节中“这个河英上一趟学好气派”加点词“好气派”应如何理解?


上一页  [1] [2] [3] [4] [5] [6]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一面》教案13(共两课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