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正文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25

概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够回答他?(生沉默)师:黔娄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聘用,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赞美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他家人对他的赞美与他妻子的地位无关。懂他的人对他的赞美,那才是真赞美。生:第一段的“闲静少言”是说他不善言谈还是什么?是不是贬义的意思呢?师:这里不是贬义,因为在东晋时期,很多士大夫很多文人喜欢聚到一起清谈、空谈,而他却是“少言”,不怎么说话,没有贬义,是说他有自己的志趣。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些翻译中的问题,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五柳先生的特别之处。(屏显)说说五柳先生的特别之处师:我感觉这个五柳先生很特别,闲静少言,别人都在夸夸其谈,他就不喜欢说话,性情很特别。还有其他特别之处吗?生:他性情比较直率,去人家喝酒,想喝了就去,喝完了就走。师:不是喝完了就走,好像是喝醉了就走吧?喝酒非得喝醉,而且喝酒的态度很好,不像我们现在还有人耍酒疯,还要推诿。从喝酒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啊?生:直率。师:在这里,全文172个字,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写喝酒,那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标签: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能够回答他?

(生沉默)

师:黔娄是古代的一个隐士,他拒绝高官厚禄的聘用,他的妻子非常理解他,赞美黔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他家人对他的赞美与他妻子的地位无关。懂他的人对他的赞美,那才是真赞美。

生:第一段的“闲静少言”是说他不善言谈还是什么?是不是贬义的意思呢?

师:这里不是贬义,因为在东晋时期,很多士大夫很多文人喜欢聚到一起清谈、空谈,而他却是“少言”,不怎么说话,没有贬义,是说他有自己的志趣。我们解决了这样一些翻译中的问题,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五先生的特别之处。

(屏显)

说说五先生的特别之处

师:我感觉这个五先生很特别,闲静少言,别人都在夸夸其谈,他就不喜欢说话,性情很特别。还有其他特别之处吗?

生:他性情比较直率,去人家喝酒,想喝了就去,喝完了就走。

师:不是喝完了就走,好像是喝醉了就走吧?喝酒非得喝醉,而且喝酒的态度很好,不像我们现在还有人耍酒疯,还要推诿。从喝酒这一方面可以看出五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啊?

生:直率。

师:在这里,全文172个字,花了六分之一的篇幅来写喝酒,那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他的率真。古代文人写到喝酒往往和什么东西有关啊?

生:愁。

师:李白说“举杯销愁愁更愁”,可是陶渊明有什么愁呢?他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但是在现实社会却屡屡碰壁,最后归隐田园。即使归隐田园,他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志向的涌动,社会现实又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志向,于是只能用喝酒来排解啊。这是喝酒的特别,还有什么特别呢?

生:五先生很贫困,他衣服上有洞有补丁,但是他却安然自若,一点也不慌张,我觉得这个很特别。

师:他的心态很特别,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依然安然自若。

生:在那个年代,别的人都追求功名利禄,五先生却不慕荣利,我觉得这点很特别。

师:你很敏锐。他的心境、志趣很特别。

生:他“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师:读书很特别。

生:我觉得他给自己取字号的方式很特别。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就自号为五先生。

师:古代文人取字号的时候都追求高雅,追求深意,五先生不是的,柳树是农民宅旁种的,稀松平常,他就以五柳为字号了。貌似随意,其实有深意,他的自然恬淡的性情就表现出来了。还有特别之处吗?

生: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但是自娱自乐。

师: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呢?

生:他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一些爱好。

师:请坐。食不果腹,但是仍然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当时很多文人写文章是献于公卿之家来博取功名的,五先生写文章是自娱自乐的,很特别。

同学们,就这样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个很特别的五先生,大家觉得这五先生是谁呢?

生:陶渊明。

师:为什么?

生:结合陶渊明写过的一些诗作,发现虽然写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是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都是追求那种平淡闲适的生活,不追求功名利禄,所以我认为这里说的就是陶渊明自己。

师:你能不能说一下他诗作中的某一句诗,来印证一下?

生:《饮酒》里面有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请坐。悠然、恬淡,和这里所描绘的是一致的。还有吗?

生:我们以前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描述了陶渊明所向往的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

师:他期待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和《桃花源记》中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一样的。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并且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过来,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五先生传》说的就是陶渊明,所以这篇文章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师板书)。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特别的五先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也有许多特别的地方,比如文章花了很多篇幅来写喝酒,既写出他的率真自然,也写出他内心深处的壮志难酬的闲。那么,和其他文章相比,本文还有哪些语言表达上的特别之处呢?

生:这篇自传中没有写这个人的名字,而且没有交代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只写了一些小事来显示他的志趣。

师:她说了两点,故意隐去他的姓名字号,含蓄之美;不写大事写小事,表现人物的生平特点。

生:我觉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没有太多的修饰,很自然,很率真。

师:我们要求的是语言表达上的特别之处。比如在这个自画像中,陶渊明有很多文字是哭穷的,能不能把他哭穷的文字读一读?

(生读“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

师:从哪些方面来写他穷?

生:吃、喝、穿、住。

师:还有一些地方也写他穷的。

生:家贫不能常得。

师:想喝点小酒家里没钱。从这些方面来极度渲染他的贫穷,他哭穷的目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用他物质上的贫乏来衬托他精神上的高尚。

师:他用了一个词:衬托。这里写“贫”,是为了突出他贫贱不改其志,愈贫,他的人格、他的坚守愈是高贵。(板书:写贫贱   安贫乐道)

课文里还提到了一个人——黔娄,陶渊明把自己比作黔娄这一类人,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都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

师: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还有别的原因吗?可以看课文注解。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