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3、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 答案: 1、D (1)(1)隐没 (2)迫近 (3)持、执 (4)曾经 (2)(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第一课时主备人:灌南县第三中学蔡华东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 熟读全文,疏通文意。2、 初步感受醉翁亭美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醉翁亭记》第一课时
主备人:灌南县第三中学蔡华东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 熟读全文,疏通文意。
2、 初步感受醉翁亭美景。
教学重点:诵读全文,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和一些虚词的用法(也、而)
教学准备:投影仪(或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1、通读全文,对照书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并作好记号。
2、找出文中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扫除文字障碍。
二、口语训练
结合学过的知识,以《评说“古仁人”》为话题作演讲
三、导学读标:
1、导入:以学生的演讲引出欧阳修,导入本课的学习(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江西庐陵人。他出身贫寒,24岁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同时他在文学理论上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促动了保守派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课文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2、出示导学目标:
(1)、熟读全文,疏通文意。
(2)、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和一些虚词的用法(也、而)
(3)、初步感受醉翁亭美景。
四、释疑解难:
1、出示投影片(给加点字注音)
滁() 壑() 琅琊() 潺() 酿() 僧() 辄() 霏() 暝()
朝()而往 伛偻() 洌() 蔌() 射者中() 弈() 觥筹() 翳()
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
解释加点字
壑( )蔚然( )山行( )翼然( )临( )意( )
瞑( )晦( )野芳( )秀( )冽( )蔌( ) 陈( )
酣( )奕( )筹( )颓然( )
3、引导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五、精读探究: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书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进一步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分组活动,共同研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3、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大意(学生分为四大组比赛,每组推荐一人各疏通一节,并互相指出不足之处。教师对疏通的情况及时的给予总结,并提醒重点实词的意思,)
4、总结也、而的用法。
也
表陈述 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 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 在乎山水之间也
而
表并列 泉香而酒冽(轻读)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轻读)
表修饰 杂然而前陈者(轻读)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重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也、而,然后示例讲解,再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其间老师作适当的点拨、纠正。
5、在学生通懂文意的基础上,老师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静听,感受美丽画面。
6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在脑海里呈现画面。
六、拓展延伸
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极大的开发潜力,结合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你给安徽旅游局一些开发建议,你将怎么做?请以《给安徽旅游局的一封信》为题写不少于150字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