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 正文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10

概要:综合学习与探究学习目标:1.比较研读各课,了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3.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4.通过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5.通过各类知识卡片的收集、整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1.导入(略)2.比较研读各课,了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古人写文章,往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本单元课文涉及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古人的喜怒哀乐却通过他们的文章流传到今天,综合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知识卡片一。课文题目文章中心(政治抱负、思想情感等)阅读启发《陈涉世家》《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捕蛇者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3.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教少。一般来说,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单音词的词义不是单一的,用法也很灵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加以分析,准确把握词义。完成练习三,并总结文言词语的常见用法,完成知识卡片二。常见用法例句古今异义楚人怜之通假字便要还家词类活用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一狼洞其中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标签: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学习与探究

学习目标:

1.比较研读各课,了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3.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4.通过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5.通过各类知识卡片的收集、整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1.导入(略)

2.比较研读各课,了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古人写文章,往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本单元课文涉及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古人的喜怒哀乐却通过他们的文章流传到今天,综合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知识卡片一。

课文题目

文章中心(政治抱负、思想情感等)

阅读启发

《陈涉世家》

《桃花源记》

《与朱元思书》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3.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教少。一般来说,一个字就是一个词。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单音词的词义不是单一的,用法也很灵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加以分析,准确把握词义。

完成练习三,并总结文言词语的常见用法,完成知识卡片二。

常见用法

例句

古今异义

楚人怜之

通假字

便要还家

词类活用

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动词作名词

使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意动用法

固以怪之矣

4.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古汉语中,句子的表达方式和现代汉语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完成练习四,并总结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完成知识卡片三。

常见句式

例句

判断句

陈胜者,阳城人也。

省略句

触草木,尽死。林尽水源。

倒装句

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主谓倒置

甚矣,汝之不惠!

状语后置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学习文言文,了解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知晓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对拓宽我们视野、增长见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借助课文的注释或者参考有关工具书,完成练习五。

课后查阅资料,做一些古代文化常识的知识卡片。例如:

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名和字之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1] [2]  下一页


Tag: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