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愚公移山》学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正文

《愚公移山》学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02-26 18:58:54]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18

概要:愚公移山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解释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5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9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请同学们

《愚公移山》学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标签: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愚公移山

一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解释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4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5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请谈一谈你对愚公、智叟形象的认识。

    愚公:寓言成功的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不惧怕困难 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能持之以恒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智叟: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鼠目寸光,安于现状 胸无大志的人。

(3)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 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2(1)第一段介绍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位置有什么作用?

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2)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www.88haoxue.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88haoxue.com

①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                    第三层:                

②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众人“杂然相许”(1分)  并纷纷献计献策(1分),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1分),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③对“其妻献疑”一句理解?

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关切、担心且非常委婉,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以另一个侧面仅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她的问话语气与智叟那充满讥笑和责难的语气截然不同,这一点应加以体会。

④ 为什么单单写一个孀妻遗男的参与?

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以此之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⑤ 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

   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

   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3)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①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意思上的相同点, :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置疑)。

(2)情感上的不同点,  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 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

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

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

③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讲真话,提问题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语气较轻,“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清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 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 土石?”

智臾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 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 “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是有意挖苦讥笑和嘲讽,“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嘲笑愚公无能了反衬其目光短浅。因此,这两句语气不同。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
》《《愚公移山》学案9(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