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 正文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80

概要: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他画得如何? 生③:我认为这幅画画得不好,伐木工人画得不太像。 生④:我认为画得比较好,虽然有的地方画得不太像但却真实地描绘了诗歌的内容。 师: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幅画,古人说,君子扬长避短,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意境已经很不错了。 生⑤:我把诗的第二节改写成了片段:天空瓦蓝瓦蓝的,一只芦篷船在温柔、宁静的湖面上漂荡,好不悠闲自在,渔夫喷了一口烟,从身后娴熟地拿起一张网,手用力一挥,圆圆的网好似在空中跳跃、舞蹈,终于张开双臂投入了水的怀抱,过了一会儿,猛的一收网,收起的只是那在水中嬉戏玩乐的乌桕叶的影子,莫非渔夫在和鱼儿们玩捉迷藏? 师:好美的意境,你喜欢他改写的哪里? 生⑥:我认为他改写的渔夫的形象较好,写出了渔夫的悠闲自得。 生⑦我认为他改写的圆圆的网这句好,运用拟人的修辞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师:令老师欣慰的诗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学习别人长处了。前面的展示改写片段和画面就到这里了,下课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每组评出最佳成果奖。改写《春天在哪里》歌词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现在把机会留给他们。 (课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认为他画得如何?

生③:我认为这幅画画得不好,伐木工人画得不太像。

生④:我认为画得比较好,虽然有的地方画得不太像但却真实地描绘了诗歌的内容。

师: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幅画,古人说,君子扬长避短,我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诗的意境已经很不错了。

生⑤:我把诗的第二节改写成了片段:天空瓦蓝瓦蓝的,一只芦篷船在温柔、宁静的湖面上漂荡,好不悠闲自在,渔夫喷了一口烟,从身后娴熟地拿起一张网,手用力一挥,圆圆的网好似在空中跳跃、舞蹈,终于张开双臂投入了水的怀抱,过了一会儿,猛的一收网,收起的只是那在水中嬉戏玩乐的乌桕叶的影子,莫非渔夫在和鱼儿们玩捉迷藏?

师:好美的意境,你喜欢他改写的哪里?

生⑥:我认为他改写的渔夫的形象较好,写出了渔夫的悠闲自得。

生⑦我认为他改写的圆圆的网这句好,运用拟人的修辞并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师:令老师欣慰的诗我们很快就学会了学习别人长处了。前面的展示改写片段和画面就到这里了,下课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每组评出最佳成果奖。改写《春天在哪里》歌词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了,现在把机会留给他们。

(课件上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屏幕上出示歌词,听完之后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改写歌词。)

2分钟以后就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交上歌词,师选择能体现三段文字内容的三首,用实物投影投出歌词,大家齐唱。

小组①: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小组②: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清晨的小河上,

那里能撒网,那里能捕鱼,还能够摇着小浆满载而归。

小组③: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寥阔的草野里,

那里有蟋蟀,那里有小溪,还有那思恋牧童的牧羊女。

在学生的演唱声中,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总结: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层林尽染的红叶里,秋天在迎风傲放的菊花里,秋天在农民丰收的喜悦里!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天,让我们在播种的季节撒下勤劳的种子,等待丰收的金秋吧!

三、课后评价与反思

本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如,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自认为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利用改诗、绘画、歌唱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堂课学生积极踊跃,创设出一种既能愉悦学生的目光又能愉悦学生心灵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诗情画意的氛围学到的不再是死知识而是在情感的推进中体验着心灵的震颤。

2、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整堂课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或合作学习,或独立思考,或描述画面,或改写诗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成为课堂中的最亮点,与诗情画意的教学设计浑然融为一体。

3、做到了因材施教。在展示诗歌美这一环节,学生像在超市购物一样可以自选喜欢的形式来品味诗歌的美,这样能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求知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也无疑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尽管使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密切配合,但也有不少值得推敲乃至改进的地方。

1 品味语言只是蜻蜒点水,流于形式。如对第一段文字中的“冷雾”“白霜”等秋天特有的意象未做分析,这样就不能更深入地体会秋天那一种朦胧的诗意。“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句话是本节诗的重点语句,学生没提到教师也未做及时处理。“轻轻”一词学生在朗读时提到要读出渔人的悠闲,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读第二节,体会渔人的悠闲。这一环节可以在学生朗读中边读边品析,做到以品促读。

2 本节课课堂气氛虽然一直很活跃,但回答面不够宽广,不管是小组讨论还是成果展示,每小组中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包揽大局,一小部分同学则处于观望状态,他们也参加小组讨论,但回答问题时也许因为问题难度也许因为自信不够,发言不积极,而教师也没有下意识地给他们多提供一些机会,课上成了优等生展示才华课。如何真正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实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想,在课后反思中,我觉得最好能采用有梯度的,可以做弹性选择的问题设计。如第二个环节描绘秋天,问题的设计可以调整为:教师先选择其中的一个语段作示范,用文字在课件中展示出来,学生可模仿着这样的语句仿说,也可以创造性地口头作文。这样,一大批作文水平不高特别是速度不快的学生采用了仿写的方式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尴尬了。而写作功底深厚的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能够做到两全其美。

教学是一门艺术,不管教师备课多么充分,每节课总会留下遗憾,也正是在每个遗憾中我在不断成长,不断更新自己。为了以后留下的遗憾少一些,我在备课时就要更精一些,力求使自己日臻完美。


上一页  [1] [2]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课上的“选美”——《秋天》教学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