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教案6» 正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教案6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68

概要:7、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2.学习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过程与方法观察法、感悟法、合作交流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稳重处事行事、甘于奉献的精神。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难点: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预习1.朗读《行道树》,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2.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3.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堕落(duò):(思想、行为)往坏里变。(2)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3)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4)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5)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6)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7)冉冉(rǎn):慢慢地。 (8)苦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9)自豪: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

人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教案6,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7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观察法、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稳重处事行事、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行道树》,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2.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3.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堕落(duò):(思想、行为)往坏里变。(2)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点缀(zhuì):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4)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5)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6)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7)冉冉(rǎn):慢慢地。 (8)苦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

(9)自豪: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

(10)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混浊。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1941年生,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2.导语。

行道树,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默默地立于城市的烟尘中,立在大道两旁,它们是寂寞、孤独、苦熬着的,你知道它们正想着什么?它们的形象是什么的化身?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讨论与归纳:“堕落”的原义是(思想、行为)往坏里变,但课文的意思是行道树离开了它们的家,离开了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烟尘里,它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往坏里变。

3.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讨论并归纳: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而城市居民却早巳麻木不仁,早巳习惯于污浊,他们并不珍惜清新。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第二课时

4.探究质疑: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人生哲理。

行道树认识到,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什么神圣?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行道树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他们甘愿自我牺牲。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行道树认识到,为神圣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5.探究质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什么忧愁?为什么快乐?

讨论并归纳:他们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的健康而忧愁;他们为自己从事的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他们更为自己对人类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6.探究质疑: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

讨论并归纳: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

7.探究质疑: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探究质疑:什么样的人也和行道树一样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讨论并归纳:可自抒己见。

四、小结

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神圣的事业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篇短文表达了这样一种人生的哲理。

五、作业

第三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结实累累(lěi):形容果实结得多。 (2)丰硕(shuò),:(果实)又多又大。

(3)沉甸甸(diàn):形容沉重。(4)不可磨灭:经过相当长的时期都不能消失。

(5)玲珑剔透,(tī)形容器物细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6)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

(7)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8)多姿多彩:形容姿态万千颜色多样。

(9)珍重:爱惜、珍爱(重要或难得的事物)。(10)回味无穷:从回忆里得到许多体会。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二、导入

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人的第一次越多,他就有了越多的人生阅历,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第一次真好”究竟好在哪里。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探究质疑:“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为什么不说“风俗画”或“风景画”?

[1] [2]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行道树)教案6》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