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走近《论语》 亲近孔子——《论语》专题学习小结» 正文

走近《论语》 亲近孔子——《论语》专题学习小结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770

概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师点拨:“君”字:尹+口,用口命令官员办事的人:君主,引申为“有社会地位的人”,再引申为“有道德的人”孔子重构“君子”的理念:尊贵的人——高尚的人。【板书:君】对上述句子略加点评:言行统一;磨刀不误砍材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等。【点到即止,加深学生的理解】初步了解孔子的性格:善良、安贫乐道、执着。【以上环节考查学生的背诵、积累。】二、解读孔子、聆听教诲1、由上一环节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过渡。师点拨:“仁”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当仁不让“,可见孔子追求”仁“的执着。2、生齐读“仁”在具体的行为上的句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与《弟子规》《三字经》比较:《弟子规》总叙“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

走近《论语》 亲近孔子——《论语》专题学习小结,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师点拨:

“君”字:尹+口,用口命令官员办事的人:君主,引申为“有社会地位的人”,再引申为“有道德的人”孔子重构“君子”的理念:尊贵的人——高尚的人。【板书:君】

对上述句子略加点评:言行统一;磨刀不误砍材工;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把握当下,珍惜现在等。【点到即止,加深学生的理解】

初步了解孔子的性格:善良、安贫乐道、执着。

【以上环节考查学生的背诵、积累。】

二、解读孔子、聆听教诲

1、由上一环节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过渡。师点拨:“仁”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当仁不让“,可见孔子追求”仁“的执着。

2、生齐读“仁”在具体的行为上的句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与《弟子规》《三字经》比较:《弟子规》总叙“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三字经》“首孝悌 次见闻”,都强调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4、理清“孝”“悌 ”“谨”“信 ”“爱众” “亲仁”的内在关系,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重点讲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孝”。

1)孝:孝顺、孝敬

分析“孝”字含义:子肩上扛着老人,意思为奉养、服从父母。【板书:孝】

投影下列一组句子,学生各自谈感受最深的一组,师适时点拨。

A、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联系9月13日《江淮晨报》登载的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国家出台法律让儿女“常回家看看”,中秋佳节团圆日,是否回家看望老人,让很多工作忙碌的儿女为难。淘宝贩卖代看望老人服务,你怎么看?

生讨论,明确:孝顺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付费的亲情”替代不了真正的亲情。

B、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讨论:青春期的我们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明确:尽孝贵在真心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对待父母。孝顺孝顺,顺从父母的心意。

C、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讨论,明确:牢记父母的年龄是一种感恩的情怀。

D、补充“孝感”地名的由来:

 孝感历史悠久,是孝文化和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因汉代孝子黄香为父暖被、董永卖身葬父以及三国时期孝子孟宗哭竹等事迹 "孝行感天"而得名。

(2)分析“孝”“悌” “爱众” “亲仁”

分析“悌”字的含义:敬爱、顺从兄长。【板书:悌】

强调孝悌的重要地位:“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分析“本”字含义:早木的根;引申为根本、基础的东西)

“孝悌”是仁的根本,在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广泛地与众人友爱,即“泛爱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最终就能实现“仁”。

分析“仁”: “仁”字从人从二两个人亲近友爱,“仁者爱人”。【板书:仁】仁的核心是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补充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方面,孔子强调宽以待人,推己及人,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同时又强调严于律己(“谨、信”)以求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分析“信“:信:人+言,说话诚实,讲信用。【板书:信】

学生找出带“信”的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小结:“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最终就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近者悦,远者来”的境界。“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

 

三、交流心得,勉励自己。

师引程子语:“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读经典,可以其为镜,反观自我。选《论语》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句子,谈感悟或启示。

生发言【摘录】

生1:读《论语》中“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情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让我懂得:说话做事都要有恒心,有耐心。生活中应心平气和的对待别人,处理事情时能忍则忍。暴躁的脾气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小细节不可忽略,因为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生2 读《论语》中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让我懂得:人应多一些敬畏,敬畏使我们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领悟,敬畏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有序,敬畏一些过得好。

 生3:读《论语》中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让我懂得:1.做人要诚实,坦诚对待别人;替别人办事要尽心尽力;学习到的知识要按时复习。2.人要学会反省自我,从而改正缺点,发扬长处。

生4:读《论语》中的“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让我懂得:学习像是一个无止境的旅程,其中会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自己去解决,并从中获得经验和新的领悟。对于知识,要牢记在心,用于生活和学习之中;对于学习,要努力进取,向深处钻研。能做到既好学又乐于助人,这其实依我们自己而言,也是一种进步,要想做到这一点,其实一点都不困难,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乐观、进取和专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走近《论语》 亲近孔子——《论语》专题学习小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