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从诗的体裁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三、感知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明确: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明确:“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 湖光山色中了。 四、研读与赏析 (1)“几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教案4,标签: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
从诗的体裁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三、感知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明确: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明确:“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
湖光山色中了。
四、研读与赏析
(1)“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五、概括主旨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阴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和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按之情。
《天净沙•秋思》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
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四大戏曲作家。《天净沙•秋思》誉之为“秋思之祖”。 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 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相当于可以填词歌唱的乐谱;“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三、整体感知
(1)划分这首散曲的诵读节奏。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点拨:“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3)哪句可以作为点睛之笔,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明确:断肠人在天涯。(提示: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通过凄清、悲凉、感伤的秋景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与赏析
(1)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
明确: 独在荒凉的古道上,顶着西风,骑着瘦马前行,太阳下山了,伤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断肠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
(2)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明确: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五、概括主旨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