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木兰诗》导学案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正文

《木兰诗》导学案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0-21 00:22:3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840

概要: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小贴士:乐府民歌:汉代的民间音乐很昌盛,也奉行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传习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他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月宫和搜集歌辞。朝廷电力所采用的乐章主要是有文人协作的。配合着“俗乐”(民间产生的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这些乐章、歌辞通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他代表西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两千年来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至今为人民珍视的乐府诗,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揭露封建社会种种矛盾的乐府诗歌,即乐府民歌。反馈小结一、达标检测《评价手册》第28-29页【课前预习】3、4;【课堂学习】1、3二、反馈小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作业布置】1.练

《木兰诗》导学案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标签: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小贴士:

乐府民歌:汉代的民间音乐很昌盛,也奉行与社会上层,因为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爱好“俗乐”、传习民歌的乐工。汉武帝时开始设立了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叫做乐府,他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月宫和搜集歌辞。朝廷电力所采用的乐章主要是有文人协作的。配合着“俗乐”(民间产生的音乐),在普通场合演唱的歌辞,主要是从各地搜集来的民歌,这些乐章、歌辞通称“乐府诗”或简称“乐府”,他代表西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两千年来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放光彩。至今为人民珍视的乐府诗,就是那些来自民间、描写民生疾苦、真实地揭露封建社会种种矛盾的乐府诗歌,即乐府民歌。

反馈小结

一、达标检测

《评价手册》第28-29页【课前预习】3、4;【课堂学习】1、3

二、反馈小结

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是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作业布置】

1.练笔:

    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木兰诗

停机叹息     替父从军、

奔赴战场     征战沙场

教后反思

10、木兰诗

【学习目标】

1.朗诵全诗,感知人物形象;2.了解互文、反复的修辞知识,简单品析其表达作用。

【学习重点】

朗诵全诗,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了解互文、反复的修辞知识,简单品析其表达作用

【课时】第2课时(共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U盘、评价手册

【学习环节】

自学交流

一、课前预习

背诵。

二、预习检查(或自学交流)

考察背诵。

互动学习

一、【导入新课】

考察背诵。

二、【研读与探究

     1.分析第三部分。

    (1)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

  (2)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

    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2.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

    三、【赏析品读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木兰诗》导学案6(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