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注释】1)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元帝异之(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C不以为耻 D 以丛草为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孰为汝多知乎?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5,标签: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释】1)东渡:公元316年,西晋在异族入侵中灭亡,第二年,渡江至建康(今南京)的西晋旧臣拥司马睿为帝,史称东晋。
(1)解释下列黑体的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下列与例句中“以”意
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A明帝问何以致泣 B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C不以为耻 D 以丛草为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孰为汝多知乎?
2)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4)【甲】段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 ,
【乙】段中晋明帝回答的同一问题是 ,问
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的 。 (3分)
四 我的收获和质疑(教师:教学反思)
15《两小儿辩日》学案答案
1自主学习
(1).说出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东:去东方 游: 游学 辩斗:争辩,争论。
(孔子)问其故。其:代词,他们。 故: 原因,缘故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初出:刚升起。 及
孔子不能决也。 决:判断,裁决。
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多知乎!”
孰:谁。 汝:你。 乎:呢。
3)通假字
为:通“谓”,含义:说。
知 : 通“智”。含义:智慧。
2合作探究
(3)填空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通过两个小孩就太阳在不同时间离人远近的问题的一次争论及孔子不能判断的事实,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真理,就一定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因而(学无止境)。
5画龙点睛
1、 运用比喻的修辞来讲道理,浅显易懂。
2、 通过人物对
上一篇:《黄河颂》教案设计17